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卡勒德.胡赛尼
这句话出现在这本小说开头的部分,也是我记在读书笔记上的第一句话,并不是说这句话用了多么华丽的词藻,也不是说用了多么精彩的修辞手法,而是因为它带给人心的共振。每个人都有回忆,不堪的,快乐的,它代表过去,也影响着未来。生活,一半是继续,一半是回忆。这本书之所以对我影响最深,也是因为它所给我的心灵的震撼,是那些堆砌的华丽的词藻所不能够带给的。
这部作品在我看来,影响我最深的是作品本身呈现的故事。当我翻开书扉,细细品读的时候,仿佛对面坐着一个花白胡子老人,柔和的眼神投射向远方,深呼一口气,放下最后一道防御又或者是顾虑,把这件压抑在他心口已久的回忆慢慢道来,像是惭愧或更是解脱。我屛住呼吸,跟随这紧张的情节起伏,末了,泪眼模糊,抬起头,老人浑浊的眼睛泪水涟漪。我知道于他而言是块石头落下的轻松,于我而言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震撼。
小说讲述了阿米尔与哈桑的故事。阿米尔是出身在富裕家庭的普什图人,哈桑是阿米尔家仆人阿里的儿子,是哈扎拉人。他们是好玩伴。哈桑是一个特别正直,忠实,一心只为阿米尔少年着想的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哈桑出生后开口第一声叫的是阿米尔而不是爸爸妈妈。阿米尔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懦弱又勇敢,富于同情心又有着等级观念。也正是这种复杂的性格,他看见为自己追逐风筝的哈桑被强暴选择了懦弱的躲避。他又因为愧疚,懦弱的逼哈桑一家离开。最终勇敢的踏上了赎罪的路。因为小说用了第一人称,总会给人真实的错觉,也最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加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塑造的鲜活并富有个性,所以这本小说本身的故事就足够吸引。
其次是故事的主题带给我很大的影响。小说围绕着“追风筝”展开,阿米尔是出色的“风筝斗士”,哈桑也是杰出的“风筝追逐者”。他们也曾一起合作拿下第一名,也是因为风筝才有了之后的不幸与有幸。但在我看来,“追风筝的人”这一标题,不仅仅是代表哈桑,更是作者自己,他追逐的风筝是内心的赎罪。于是在文章末尾,他为了哈桑的儿子再一次扬起风筝,跑去拾风筝的时侯,回头的一句“为你,为你千千万万遍”我仿佛看到了童年的哈桑。也终于知道,在那一刻,阿米尔终于摆脱了懦弱摆脱变成为一个勇敢正直的人。这是文章主题的升华,也是人性中善性绽放的时刻。
最后,对我影响最深远的是小说人物哈桑。这个拥有天生兔唇的哈扎克拉人。我没有亲身接触过阶级等级,所以不能明白作为当时的哈扎克拉人到底承受了什么,更何况他还有残疾。但他对阿米尔少年的忠实与爱护让我感动。尽管因为阿米尔他遭受身体与心灵摧残,还被迫离开他所生存的地方,但他最后还是为了阿米尔少年再次回来守护他们曾经共同生活的房子,也终于因为这座房子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哈桑对阿米尔的表白,也是他履行了的承诺。他是一个天使,是人性最圣洁的部分。
这本书不仅仅是成长辛酸的故事,更是爱与救赎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