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角色里修行
本报讯3月10日晚七点,我校艺术系教授、青年画家邱光平在A107举办讲座,讲座题目为《在角色里修行》。
在这次讲座中,邱光平教授以朴实的语言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叙述,从孩童一直到如今,在不同阶段他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儿子、学生、画家、教师、签约画家、艺术家、策展人等,每当进入一个角色,他都会对其认真负责,做好每一个角色该做的事情。当学生,他就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当画家,他就潜心作画,摒弃外物。在每一个角色中他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体悟,他坚信“人生每一次的体验都为以后打下埋伏”,所以人生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要认真以待,不可放弃。以他自己为例,以前,他参加的画展是群展,他就是画展上的配角,而今,他参加的画展却已经成为了个展(并且都在国家级美术馆展出),他就是这画展的主角。因为他的认真努力的对待,如今他作为画家的角色变得出彩耀眼。
邱光平教授讲到,在孩童时代他就在墙上画画,画的内容就是小人书、连环画的图像,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美术信息,他的画画从模仿开始。然而事实上,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学画画的,在高二之前学的是与画画毫不相关的体育,高二下期才拿起铅笔画画。在这里,邱光平教授特别提到了他的美术启蒙老师,也是他的恩师,就是这位老师带领邱光平教授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当时,这位老师是收20元一月的教学费用的,可实际上他只收了一次费用,以后两月,就再没收费,邱光平教授对他有着深深的感激之情。高三时邱光平教授就去了四川美术学院,在那里,他的美术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讲座中,邱光平教授还提到了“天堂”系列作品的灵感来源,曾有一次,他将煤炭厂作为工作室,与那里的工人同吃同住,一次,他偶然看到了刚出炉时的煤炭状态,那一刻,他突然感觉心中一亮,就是这个,然后,明灭炭火便成了构成“天堂山水”的主要素材。后来,在众多压力下,他与多位朋友共赴藏区,在那里,他感受到了藏民的宗教信仰,见识到了藏区的“天葬”(即将死者放在草原上,让圣鸟秃鹫带走,飞向高空),这就是“天堂”的灵感来源。
最后,邱光平教授以对锦城学子的寄语结束了本次讲座,“希望学生认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时,希望这次的讲座能够对学子起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