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谈到大数据,我们可能有点懵逼,大数据在百度百科里面的意思是:大数据(BigData)又称为巨量资料,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而在这本书中,它给了我们很多新的思考,大数据”概念早在1980年就有国外的学者提出,可是最近几年才广泛受到大家的关注。当“大数据”这个概念传到中国的时候,瞬间引起了轰动。而《大数据时代》这本书也正是我们的必读书目,在看完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大数据充斥的世界里,还会有我们人类的存活之地吗?我不禁开始担忧。
现在的状况显而易见,人工智能飞速发展,需要人类工作的岗位急剧减少,众所周知的阿尔法狗与李世石的对决,人类这一方输的一败涂地惨不忍睹,那么属于人类的时代要过去了吗?人工智能将要主宰世界?我们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霍金老早之前就有提出,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成为地球新霸主,但也有学者提到,人工智能既然是人类发明出来的,那么人类的智商肯定要比人工智能高一筹。众说纷纭,我也不知道。
其实,作者的主要观点,已经在翻译者的译者序中进行了总结:“大数据时代处理数据理念上的三大转变: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
如作者所言,“采样分析是信息缺乏时代和信息流通受限制的模拟数据时代的产物”。如果可以,我们当然会使用“全体数据”而不是“抽样数据”。
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在很多情况下比精确性更加重要,尤其是在商业领域。想想看,如果需要两周时间才能计算出明天某个航班的满座率,那还有什么意义?大数据计算技术,适用的不是像卫星发射、开具银行账户这样的工作,而是不要求极端精确的情况,其核心是“预测趋势”,况且原始数据也可能出现差错。
过往千年,探究因果关系几乎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原动力。甚至,这已经通过语言,融入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因为……所以……”,凡事都要问“为什么”。但是,在大数据的范畴里,关注的却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或者其次才是因果关系。
但作者提出的这三点都比较空泛,没有实际的例子,但在现在,能提出这样的见解,也实在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