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变形的是人,异化的是“人”。
一个清晨,格雷戈尔·萨姆沙起来就变成了一只硕大的甲壳虫,却没有过多关注自己的变形,考虑的却是自己的工作多么累人,还想着工作要迟到了。父母和妹妹一开始都是担心他,妹妹还会悄悄为他准备食物。到了后来,家里少了他这个重要的劳动力,家人们顾不上他,反而心里产生种种厌恶,对他越来越冷漠,渐渐疏远他,母亲晕了过去,父亲用苹果砸他,最后无法容忍他,决定将他赶走,而萨姆沙也在这样一个决定被抛弃的破晓之时停止了生命的活动,简简单单就被女佣处理掉了,此时也是父母和妹妹三人新生活的开始。
在《变形记》中,我所感受到的格雷戈尔·萨姆沙的形象是一个为家人无私奉献的人,他兢兢业业,以自己微薄的薪水努力为家人提供最好的生活,他,仿佛是在为家人而活。当他发现自己变成了甲壳虫时,失去了正常人第一反应的恐慌与惊吓,而是冷静的审视一番,关心的是自己无法去上班了。而当家人出去打工依旧难以维持生活时,他自己还感到愧疚;当家人们漠视他时,认为他是个累赘,他依旧为家人们着想,想着妹妹本应该能去上学的。一口气读下来,我感到无比压抑还有无奈,替萨姆沙感到不值,他在自我异化中遭受着源源不断的灾难与孤独。
萨姆沙的变形,或许是他内心中迫切想要摆脱现实的劳累、无奈与超负荷的压力,来自社会、来自家庭、来自自己的压力,这种压力使他不断地失去自我,活在一个“非人”的世界,他的付出是理所应当,他的变形是罪无可赦。萨姆沙想成为一只甲壳虫暂时逃离现实,自己的心却又与现实紧紧地缝在一起,无法撕扯开来。不知道要“哀其不幸”,还是“怒其不争”!萨姆沙变成了甲壳虫,人心也在悄悄变化,社会关系也随之异化。首先是家人态度的转变,就是心在异化的过程,萨姆沙从一个有用的人变成无用的人到最后是一只有害的虫,自己是否有价值是他存在的意义。他在有高负荷的压力感到“非人”的孤独感再到被抛弃的“危机感”的心理变化中结束了生命。从父亲一开始厌恶他到狠毒再到萨姆沙结束生命的喜悦,母亲一开始的害怕到同情最后与父亲一样为他的离开而喜悦,还有妹妹一开始对他的关心到同情最后到厌恶,看出了这种心的异化是根据萨姆沙对家庭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他存在的意义在于对家庭作用的意义。其次也可以说是萨姆沙自我内心的异化,他心理上产生了变形,他为了摆脱充当“挣钱工具”这样沉重的生活,摆脱内心无人关心,自身无人在意的孤独。而在这样的变形下,他与社会、家人之间的关系也在改变,人与人之间最黑暗的一面他也终于看到了。
一个人变成了虫子,这是多么荒诞!可家人们的反应却是如此真实!我们一边唾骂着萨姆沙的家人无情无义、薄情寡义,一边又无可奈何。如果一旦是你自己身处其中,又如何保证自己不会像他们一样,这个结论也只能引来一阵唏嘘。现实中,我们不会变成虫子,可是我们会变成与虫子相似的人,人的一生莫过于生老病死,老与病,或许我们就是这样一只虫子,当你老了病了,行动缓慢,牙齿脱落,生命的跃动早已不在,只剩的苟延残喘,暗自叹息,试问谁能任劳任怨地照顾,也只是个快要被淘汰的人了吧?或许太过于悲观,太过于人心狭隘,不敢想象那是多么绝望。
《变形记》不仅仅是为了描述萨姆沙悲惨的命运更是对社会关系异化的一种投射和讽刺。在写实手法下描绘荒诞不经的事物,“把现实荒诞化,把事物虚妄化”。在荒诞的想象中、真实的描写中、冷漠的语言中,作品展示了一种讽刺的意味。在社会大背景下,感受到了人与社会的重重矛盾,人无法主宰自己,永远存在于一个物化的社会,而在这个世界中,放眼望去,尽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无情,人性的软弱无能。在金钱利益当前的社会,萨姆沙的死亡让家人如释重负,记得最后一段中写到“暖暖的阳光照满车厢。”“他们舒适的靠着背椅谈论着对未来的展望。”不知道那个到死亡还满怀着感动和爱意回想着家人的萨姆沙还会如此爱着他们吗?但我想,他会的,他的本质就是善良的。只是这样的想法对于萨姆沙来说真的是过于残忍和自私。
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了一只甲壳虫……
拖着硕大的身体行动着……
我依旧会留在这里……
萨姆沙善良美好的本质在这样现实、利益关系当前的荒诞社会中显得愈发闪耀,也将他衬得愈发的悲凉。这个时代,是人性美好的时代也是人性丑陋的时代,但我希望我依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