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论美 ——《美的历程》读书报告

作者:叶子瑜
主要内容

美学名家宗白华先生在其《美学散步》中谈到“一切美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我们寻觅美的途径应由心而指;我们感受美的存在,应由心而生。本想谈谈《美学散步》这本著作,只因自身才疏学浅,尚未能领悟透彻,由此想借用同为美学名家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一书来谈美,他的这部著作可称为美学圣经,使我们感受到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存有的美,感受着它的心灵历史,感受由心而生的美,同时,这部著作在《美学散步》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使得我对“美”有更深层的认识。

美的历程,“从哪里起头呢?得从遥远得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是的,就是那个天地处于混沌蒙昧状态的远古洪荒时代,那里有着神秘的远古图腾,有着龙飞凤舞的原始歌舞。接下来进入的是青铜时代,感受着狞厉的饕餮纹中积淀的深沉的历史色彩,感受着汉字充满魅力的身姿的演变。然后进入了具有理性主义精神的先秦,其儒道互补成为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线索,这个时代的建筑艺术也无不体现中国民族的审美特征——理性美,还有那弥漫在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图腾的神话世界中的楚汉文化,与神对话,与人交织。然后就来到那个充满人本真状态和文的自觉的魏晋时期,领悟那存在着的通脱、沉淀之感以及尚自然、尚真情、尚精神的自由的精神内蕴。喃喃佛曰,感悟悲惨世界。时处魏晋,唐前期,唐后期、五代及宋的佛陀世容,逐渐从“由凡入圣”转向“由圣入凡”。再者就是与激情豪迈的李白共吟盛唐之音,品味诗的音乐美,诗与歌与乐器浑然一体、密不可分,“新声、音乐是它的形式,绝句、七古是它的内容”。这个时代下产生的杜诗、颜字、韩文几乎为千年后期的封建社会奠定了标准并形成为正统,具有深刻的影响。中唐文艺有一种韵外之致,开放自由之风气,百花齐放,名家辈出。在宋元时代,开始“无我之境”的提出表现了一种生活的风神和人生的理想,从北宋到南宋,又逐渐转变为“有我之境”,拥有一种对细节的忠实和诗意的追求。最后书写明清时代,市民文艺兴起,浪漫洪流涌现,封建末世的钟声就此响起。“美的历程”就此结束了吗?不,它指向未来。

李泽厚先生对自己这本书的评价是“这只是一本中国的审美趣味史。”换句话说,即以“作品”和“感受”带领读者用很少的篇目对中国的艺术来了一个痛快的“导读”,但这个“导读”使得李泽厚先生美学最重要的基础“积淀说”诞生了。①它以一种体悟与思辨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近八千年中国灿烂多彩的艺术境界与文化。

冯友兰先生曾如此称赞《美的历程》:“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这些不同的部门,你讲通了。死的历史,你讲活了。”②许多学界评价认为这部作品把众多美学现象的历史积淀和心理积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具有浑厚的整体性和深刻的历史感。的确如冯友兰先生所说,这本书融会贯通各方面知识,不是单单谈美,而是把美放入历史的长河中,美与历史相互交融,展现着各个时期的独特魅力。就把它当作一部中国美学和美学史而言,图腾、汉字、青铜之美从中而生;当作一部中国文学史,唐诗宋词元曲跃于纸上;当作一部哲学史,先秦理性精神、魏晋风度。佛陀善心镌刻人心之中;当作一部文化史,青铜、盛唐、明清文化映入眼帘。不同领域的知识,他的书将它们交织在一起;历史是过去的,是死的,却在他的笔下活了,似乎我们早已身处远古时代,并跟随着时间使者的脚步经历了世界的八千年。刘再复先生说过“李泽厚在这个时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他的理性人文思索,包括理性的政治思索,理性的哲学思索,理性的伦理思索,理性的大文化思索。他最宝贵的价值是他的思想完全扬弃情绪,极为理性。在中国,几乎找不到另一个人可以和他相比。”《美的历程》就很好的将李泽厚先生的理性思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文笔精炼,内容有序,时空与空间交叉演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化文明穿插其中,先从上古洪荒之时娓娓道来,最后以明清文艺思潮暂时结束这一段美的历程。

在之前,对魏晋风度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这本书中,想再谈谈魏晋风度,谈谈其美。魏晋时期名士们表现出来的风度有一种不同于一般流俗、不同于其他任何时期的言谈举止。书中,李泽厚先生认为除却先秦不论的三个中国古代社会大转折点之一的时期就是魏晋时期,他提出的是自己反对时下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把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作为它们理论形态的魏晋玄学一概说成是腐朽反动的艺术东西的论调,而这一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便是人的觉醒,一种文化的自觉,还谈论了曹氏父子,阮籍,嵇康,刘琨……他们都是在抒发同一哀伤,同一种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隐居田园,借酒避世……但都体现出了一种通脱而又有所沉淀的魏晋风度。其中还谈到了该时期美学思想的转变,美学领域的哲学——“不是外在的纷繁现象,而是内在的虚无本体,不是自然观,而是本位论”。在最后总结了何为魏晋风度,即药、酒、姿容、论道谈玄、山水景色……成了衬托这种风度的衣袖和光环,文中以人的主题到人的觉醒,言不尽意,“以形写神”,“气韵生动”。正始时期,血腥杀戮,政治高压,文人们朝不保夕,动辄罹祸,饮酒服药成为常态,他们在酒中寄托愤懑,这成为他们逃避祸端、保全性命的唯一选择。我们所知,魏晋风度包含了自然与名教之争的玄学,这是是一种道德本体的本真状态,是一种混沌状态;服药饮酒,这是使人废“形”获“神”,体“道”悟“本”;还存有仪容之美与放浪形骸之态,这都是给予人一种本质状态,这是美的历程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虚无本体的展现,由此看到了其精神内蕴——尚自然,尚真情,尚精神的自由。在“魏晋风度”一章中,能够感受到所谓的思辨理性的“纯”哲学,抒情感性的“纯”文艺,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飞跃。

魏晋风度之美是在于人的意识觉醒并出现有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这种追求本真状态的思想在当今也具有很大的价值意义,我们在这浮躁的繁华世界中也应该抽出时间让自己忙碌的心歇下来,让心灵回归本真状态,聆听自然。这个时代,诗歌、绘画、书法对唐以后的艺术发展有极大的开启作用,如陶潜、谢灵运、王羲之的作品;而像谢赫《古画品录》里的“绘画六法”更为后来的绘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就阮籍的咏怀诗而言,就拿《咏怀诗·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诗中显现出一种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冷漠孤独寂寞为绝对的感受,尽显悲凉之意。长夜漫漫,心中愁绪诸多,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的鸟在北林鸣叫,就好像在黑暗现实中,自己个人内心意志和外部强大力量有着巨大的冲突,生命根本上不是自由的,盘旋鸣叫的翔鸟就好像不能得其所归的万物一般。阮籍的咏怀诗总是能与一系列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包含深沉的内涵,象征寓意也常使用,从而形成一种曲折幽隐的风格,使其诗歌更为深厚。

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使得我们对历史有了一个深刻的感官体验,虽用语言文字表达,却好似一部放映的电影,每一个时代的特点,每一个时代的美都历历在目。这是一次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巡礼,是一次对美的巡礼。我们在美的享受中,也应该发出一些疑问,去寻找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何社会苦难之时,文艺却出现高峰;相反却逐渐萎缩。这本书还需多次精读,让自身的理解上升到哲学范畴,着实还要再下点功夫。中国八千年辉煌历史之“美”集感性与理性、真与善于一身,对于历史的巡礼,我们还需借鉴更多的史学记录,更加真实的反映时代特征,更加生动的展现时代之美。

参考文献:1、《美学散步》,宗白华

2、《谈美》,朱光潜

3、《<美的历程>的根是什么》,帅好,中国文化报/201年/8月/31日/

第007版文汇

4、《从艺术把握的视角浅谈<美的历程>》,魏苗苗/徐博超,文艺杂谈/2012年/10期

5、《美的历程——李泽厚访谈录》,李泽厚、戴阿宝,北京《文艺研究》杂志社/2003年/01期

6、行走于美的画卷--论《美的历程》对中国古典艺术之解读来梅,LAIMei-《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期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