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具有灵魂的作品带来的是巨大的力量。人们常将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简爱》称为其“诗意的生平写照”。这部作品曾轰动了十九世纪的文坛,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被称为英国文学史的经典传世之作,也被称为“现代女性小说”。小说成功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敢于反抗压迫、要求独立自主、积极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体现出了强烈的女权主义思想。本文将对简爱及柏莎梅森形象,书中的女权主义、独特女性人格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从而展示其作品的价值魅力之所在。
Abstract:Aworkwithasoulisabletobringgreatpower.Thenovel,"JaneEyre"wrotebytheBritishwriterCharlotteBronte,isalwaysbeingcalledasher"poeticlifeportrayal".Thisworkhasbeenasensationofthenineteenthcenturyliteraryworld,andisanautobiographicalworks,whichisknownasthehistoryofBritishliteraturehandeddownandalsoknownas"modernfemalenovels."Thenovelsucceedsinshapingtheimageofwomenwhodaretoresistlove、life、societyandreligionaswellasrequireindependence,andactivelyseekfreedomandequalityinthehistoryofBritishliterature,whichreflectingastrongfeministideology.ThisarticlewillanalyzeandexplaintheimageofJaneEyreandBerthaMason,feminismanduniquefemalepersonalityinthework,soastoshowthevalueandcharmofit’swork.
关键词:简爱;柏莎梅森;女性(女权)意识;反抗精神;现代婚姻指南
Keywords:JaneEyre;BerthaMason;female(feminist)consciousness;rebelliousspirit;modernmarriageguide
十九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全面发展,英国文学群呈璀璨,女性文学迅速崛起,特别在女性小说领域,大批女作家涌现,在她们的笔下,女权意识愈发强烈,刻画的女性形象褪去了温驯柔弱一面,转而倾向坚强、独立、自信一面,这种意识从开始觉醒到反抗再到精神、心理上的思索,女人也有自己的话语权,意识到自身的真正价值。而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她的作品《简爱》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这一特点。这部兼具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小说,曾经轰动了整个英国文坛,可以说是“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2,百余年来,简爱的形象是不朽的。
一.作品简介
《简爱》讲述一位从小成为了孤儿的女孩——简爱,成长道路上有各种磨难,又在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简爱是个生长在贫穷牧师家庭的孩子,自小父母双亡。在舅舅家过着寄人篱下的凄凉生活,饱受舅妈及表兄、表姐的欺辱。十岁时,她被送到罗沃德寄宿学校,在那里,简爱遇到了同自己一样命运悲惨的好友海伦。十八岁时,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成为了一名家庭教师。在那里,她遇到了一生的挚爱――庄园男主人罗切斯特,两人坠入爱河。就在举行婚礼当天,突然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室,简爱备受打击但还是坚定地选择离开了罗切斯特。
此时贫困潦倒的她遇到了传教士表兄圣・约翰。表兄向简爱求婚,但遭到了拒绝。在内心的波动和暗示下,简爱重新回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可是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庄园毁于一场大火,罗切斯特也因大火眼睛瞎了,前妻堕楼身亡。简爱矢志不渝,在经历了岁月的磨砺与感情的积淀后,她终于收获了自己满意的爱情和理想的婚姻生活,与罗切斯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有了孩子,罗切斯特的眼睛也恢复了光明。
二.文中形象
1、简爱
简爱是个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并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新时代女性。一个处于社会底层地位的女性,她清楚的明白地知道自己的卑微,她自卑却依旧能够极力去反抗压迫,在磨难中不断争取到自身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因为我贫穷,低微,长相贫庸,个子矮小,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然后她就说:“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赐予我一点美貌和大量的财富,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3即使物质上的不平等,她也不放弃追求精神上的平等。简爱一生坎坷,但她依然坚持原则、追求独立的人格、不畏强权和暴力,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这是一个个性独特而不屈不难的女性形象。
2、柏莎梅森
柏莎梅森在《简爱》中塑造的是一个阁楼上的疯女人的形象,她是罗切斯特的前妻,罗切斯特娶了她,只是由于他觊觎女方的财产,主观的认为自己喜欢她,在她疯了以后,处于法律不能离婚,只有强行将她关在阁楼里。文中多次写到这个疯女人可怕的笑声,也是一种被压抑的人格,这种笑声正是对男性传统和男性社会的坚决反叛,对传统男性剥夺女性话语权的反抗,她在罗切斯特结婚前一晚,在镜子前试着简爱的婚纱,又想撕毁她的婚纱,这是一种对男性权利的抗争,或许她清醒时知道自己还是爱着罗切斯特的,只不过罗切斯特并不爱自己,她的内心苦闷而压抑,这压抑着的怒火最后也化成了她手里的那一把火,烧毁了整个庄园,或许这就是她最后的反抗,用自己的生命摧毁这个压迫她的庄园,“命丧火海或许是对主流男权社会终极的崇高挑战。”4,从而表现出这样一个誓死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尊严的女性形象。
三.女权主义5体现
1、对人格尊严的追求
童年时代的简爱在舅舅去世之后饱受寄人篱下之苦,舅妈虐待她,还让自己的孩子欺负鄙视她,佣人对她的态度也很恶劣,开始时,她对于这些不公,尽力容忍,习惯用窗帘将自己遮起来,顺从他们的咒骂和挨打,但是这些不幸她都默默记在心中,直到布罗克赫斯特先生出现,将她带出了舅母家,临上车前,将她心中的怨恨都发泄出来,用最恶毒的话诅咒了她的舅母和表弟,这是她第一次勇敢地对自私冷漠人情的报复,对生活压迫的反抗,也是第一次对自己人格尊严的追求捍卫。
而当她到了学校,布罗克赫斯特先生就让简爱站在高凳上,当着所有孤儿批斗她,说她是个坏到无可救药的学生,如果要拯救她的灵魂,可以用鞭子打她,咄咄逼人,恶言相向,当别人不可思议的目光却使得她平息心中怒火,挺直了身子站在那里,内心中对不公的反抗意识增强。为了在学校里不受欺压,有尊严,即使磨难重重,也能保持品学兼优。后来与罗切斯特相遇、相知、相爱中她也保护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正如这句话“因为我贫穷,低微,长相贫庸,个子矮小,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赐予我一点美貌和大量的财富,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当结婚之际发现罗切斯特是有妻子的,罗切斯特渴望她留下,严酷的选择摆在简爱的面前,是留下苟活还是离开漂泊。为了自己的人格尊严,简爱选择了离开,过上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宁愿孤苦伶仃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
2、对经济独立的追求
罗切斯特虽然富有,但简爱并不是因为他的富有而爱他,在两人相爱后,简爱依旧作为阿黛勒的家庭教师,挣一年三十磅的费用,只有这样她的内心才能心安理得,即使罗切斯特还会给她买昂贵的衣物,她也一一拒绝,她的经济独立建立于一种心灵上的舒坦,经济的多少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贵贱。
3、对爱情婚姻平等的追求
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结合在那样一个追求门当户对的时代里是不受到祝福的,而这时简爱依旧坚持这样的爱情,坚持自己的人格独立,不依附于罗切斯特,这样才是平等的;而当她知道罗切斯特是有妻子的人,她还是选择了离开,宁愿去漂泊,实现自己人格独立,而不愿为了金钱留下,过着不平等的婚姻。后来被圣约翰兄妹收留,圣约翰向她求婚,她拒绝了,因为圣约翰只是让她成为他传教布道的助手,这样的婚姻没有爱情,没有平等。同时,桑菲尔德庄园被柏莎梅森的一把火烧毁,罗切斯特失去了一切财富还有自己的眼睛,而这时简爱已有舅舅的遗产,她的经济上远超过罗切斯特,面对这样的落差,她毅然决然的回去,和罗切斯特在一起,这种平等是一种心灵上的平等,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简爱最终找到了她想要的平等、自由与精神的富足。
四.独特的女性人格
《简爱》中独立的女性人格体现为坚强、独立、自信和反抗精神。以简爱为代表的这一系列女性,她们外表虽然柔弱,但内心是坚强的。她们或许平凡,却不失去大胆追求真爱的勇气,她们对真爱的追求也不因平凡的出身而动摇,或许她们卑微过,但最后都化为自信,因为她们不因此而屈服于生活的压迫。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就越得尊重自己。她们独立于世,无需他人抉择,自己敢于打破原有的现状,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对社会的不公时时刻刻有所反抗。从小努力学习,充实自我,丰富自我的内在,坚持自己的本心,不妥协让步,面对苦难也绝不放弃前进的脚步。
五.现代婚姻指南
为什么《简爱》可以称为一部“现代婚姻指南”呢?我想,正是小说中女主人公简爱悲欢离合的爱情,从而表现出的一种新的爱情观,一种新的道德的理想,与当时的社会实质是相悖的,反对当时对金钱、利益、地位过分看重的捆绑婚姻,提倡一种以爱情为基础的精神平等的婚姻,充分体现女权主义的重要性。这对当今社会是一种巨大的映射,物质充斥的现代社会,虽然没有过去强烈的要求门当户对,但是许多婚姻却建立在金钱之上,虽然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难以维持的,但过分的追求金钱的婚姻却是痛苦的,简爱认为婚姻是建立在男女生双方真心相爱、心灵契合,不被金钱、财产、地位所左右,这种婚姻就需要双方平等却又相互能够独立。
《简爱》展现了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璞归真,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中不计得失的简化了的感情,净化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它才被誉为“现代婚姻的指南”。
六.结论
《简爱》一书通过对简爱跌宕起伏人生经历的描写,从而展现出以简爱为代表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她们女权意识的觉醒,对压迫的人生开始反抗,她们勇敢地追求自身的独立、尊严和幸福,打破传统男性话语权的禁锢,实现自身的价值,不仅仅是物质上平等、权力上平等,最重要的是实现了精神平等,在那个时代为女性发声,反抗精神凸现,表现了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对自由社会的追求以及对传统社会制度思想的批判和抗争,对当今世界有着重要影响,女性地位的提高,话语权的提高,真正地体现了女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春辉.浅析简爱的反抗精神及其时代意义[J].中国民族博览.2016(10)
[2]刘伯香.“我就是我自己”——论简·爱的女性主义特征[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3]王伟.《简爱》中“疯女人”形象的“对象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
[4]邓洁.浅析《简爱》中的女权主义[J].环球人文地理。2016(16)
[5]陈璋斌不存在的女人——从“女性神话”的角度分析简爱的形象[J].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06)
[6]牛桢桢.论《简爱》所诠释的独特女性人格魅力[J].教育现代化.2017(10)
[7]唐亦珊.解构与续造:《简爱》的女性主题新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01)
[8]李萍.解读《简爱》中的女权主义[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5):70
[9]刁曼云.希望与毁灭:从两个女人的命运来谈《简爱》中的女权主义[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