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有泪
——张洁作品评论
汉语国际教育153010024龙柯妤
永恒的玻璃窗上,留下了
气息,以及时间的眼泪
那上面的花纹,在它变得模糊不清以前
但愿从凝聚中流逝的瞬间
不会抹去心爱的花纹
——题记
不绝如缕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这样写到“如今这里长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每每看到此处,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总在我眼前浮现,沉浸在冷风卷着枯黄的落叶,以至于忘掉了自己被捕捉的处境。“我们曾淡淡地、心不在焉地微笑着,像两个没有什么深交的人,为的是尽力地掩盖我们心里那刻骨铭心的爱情”,这种间接穿插的脱力而又平淡的文字,让人绝望而又不可挣脱,但是同时让人怀疑这种忘我无力的爱会不会又是一种救赎。
如同海德格尔曾经所描述的,“存在”是万物向人显示出的一种意义,而“无”则是意义的失落,存在于不能忘记的刻骨铭心的互相等待,钟雨和老干部返归自己的喧嚣中,尽管从未握过的手掌下也能感觉到纯粹的延续。张洁在这里为我们缔造的这种无花果树式的真爱,意味深长,完全超越花期,不曾炫耀,仅仅把纯粹的爱恋,逐入早早决断的果实,让人泪落。
但是在感知这种理想式爱恋的同时,更多的是会觉得空虚与无望。艾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偶像崇拜型爱”是一种爱的虚瑕形式,“把她(他)作为至善和全部爱的承受者、全部阳光,全部的至福而加以崇拜,在这个过程中,他剥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感,在所爱者身上失去而不是找到自我”,“它只是体现了偶像崇拜者的饥饿和绝望”。似乎,钟雨正是在这种爱的虚假形式中度过她的余生的。无可否认,钟雨爱老干部,看起来是一种高品位的梢神爱恋,但实际上只是爱着一种感觉,一种适虚幻迷彩的风景。因为老干部给予钟雨的,不是生活的患难与共,情感的共振相契。而是外表和经历,它恰恰过于外在化而与人身内质相去甚远。
救赎与虚无的争论大抵是无法结束的,有人追求泡沫一样的纯粹的未经混合的美丽,有人更爱现实患难的共振,不过最让人无法辩驳的就是王蒙所认为的那样,《爱,是不能忘记的》写的是“人的感情,人的心灵中的追求、希冀、向往、缺憾、懊悔和比死还强烈的幸福与痛苦”。
意味深长
当乌托邦的理想堕落,怀着恐惧,为渺茫的命运失去镇定,被卷入,内心的事件卷须不断蔓延,她们已经被缠进图案,窒息的生长,再也无法抵达《方舟》。
“当一切都变成回忆的时候,就连痛苦、羞耻,都被披上了一层如雾如云的轻纱”,以女性所特有的尖锐、激愤和性别意识,叙写了在社会变动和个人觉醒中的女性生存处境,敏感地表现知识女性在奋力挣脱旧式的人身和精神锁链的同时陷于新的异化状态时所面对的痛苦、绝望和抗争的《方舟》,这里俨然没有了爱的共鸣,要么沦陷于张洁所不耻的性的深渊,要么爱的对象在精神人格上卑劣。
霍桑的《红字》曾写到“世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似乎淋漓尽致地展现荆华、柳泉、梁倩的死去活来,身败名裂,可是上哪里再去找那颗仁爱、宁静的心啊,像盛放的花朵一样,不断地把自己的芳香慷慨的赠送给每一个人,又像银色的月亮,温存的笼罩着每个人的睡梦,她们多么愿意做一个女人,做一个被人疼爱,也疼爱别人的女人。
这样令人叹惋的“方舟”既象征着被庇护、被救赎,同时也意味着一种居无定所的漂泊感,孤独无援的悲剧性,正如题记所预承的那样:“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
而浓厚的主观色彩,以及张洁以密集的内心独白和议论的笔法,展现了更为急切的的焦灼、孤独与悲凉。旧有的生存状态的无意义,觉醒的理想主义痛苦的刻圃。
唯余明镜
“我不要这些半虚半实的假面,宁愿要木偶,实心的木偶,我愿意忍受填塞的身躯,牵引线,给人看的脸”这段出自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的句子,似乎就是一段经历,穿透深广人文情怀的张洁,逐渐深入灵魂的思辩,《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如此类似自说自话记录式平实的文字会让人的开始心紧,不同于《捡麦穗》那样明快活泼的画风,也不同于毕淑敏式玉树临风的精致,就像是白色玻璃珠看似平谈无奇,阳光折射下来色彩斑斓的奇迹。
“一九九一年七月初我到哈尔滨大庆采油七厂采访,她比我哪一次外出都更想念我。听小阿姨说,她不断地说:“张洁快回来了,张洁快回来了。”好像在为无人照顾的自己鼓劲。”这样真实的文字,会让人陷入回忆的漩涡,以至于无法忽视,就像是朱自清的《背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就像是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样的母爱的回归,大抵是怎么样精致的话语都无法描绘的,也不可描绘,只要是说出最真实的就好,真实到让所有的人都泪流满面。
时间有泪
刘小枫先生在《沉重的肉身》中说道,灵魂和肉身在此世相互找寻使生命变得沉重,如果她们不再寻找,生命就变轻了,对此我深表赞同,张洁她的写作随着她的心境经历也不断的在变化,我们也由此看到含蓄,尖锐,平淡的灵魂,看到将自己流逝的美从新汲回自己脸庞的自由,看到生活化,散文化,诗意化,就像是时间衔接的碎片,如流水般静默无言,平淡而舒缓,克制而眷恋,眷恋而不羁绊,哪有什么来日方长,我想我们只能从张洁的岁月回首中看到时间有泪。
2017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