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有感

主要内容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有感

江西诗派在宋代流传甚广不是没有原因的,江西诗派完全是前期西昆派的反其道而行之,其传唱程度在文人社会里成为一时风尚。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诗派真正的回归到了文人之中不再是仅仅表现于浮面的馆阁之士中。这一批诗人用本真的心去对待诗歌创作,一改之前戏谑的态度和功利化的追求。而追求一种精炼绝伦的对待方式,用真心去创作去感悟。

黄庭坚作为苏门六学士之一也留下了许多佳话。苏轼的诗风是阔达流转的风格,这种与生俱来的气魄实则并不容易学得。因此苏门六学士虽拜于苏轼门下,也只是为了一时风气,凑个热闹罢了。他们自身都有独特的风格。黄庭坚的个人造诣是十分深邃的。例如“遥怜水风晚,片片点丁沙。”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第一人胜于他的句法雄健,开一代体制之新。在当时是以不可多见。他的诗句虽若不经意以淡墨写就,其中的感情却极为饱满丰腴,耐人寻味。例如“书当快读快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东坡曾评“鲁直诗文如蝤蛑、江瑶柱,格韵高绝,然不可多食,多食则发风动气。”“以学为诗”的思想贯穿于黄庭坚的创作中,晚唐时代词作开始盛行,衰落的国家给文人以漂泊凌乱之感。至此享乐之风开始盛行,黄庭坚的“以学为诗”为诗歌坚守了最后的领地,加固了“士大夫诗人的价值观”。享乐之风的盛行意味着诗人对社会政治的热情的衰落,所以与其说“以学为诗”是黄庭坚自身诗风特征,不如说是黄庭坚在当时兴起的一阵复古风潮。把“学”和“诗”绑到一起,来赋予其内在所赋予的士大夫批判性思维的正当性。

这也就不难解释黄庭坚对于苏轼的回击:“盖有文章妙一世而诗句不逮古文者。此指东坡而言也。”苏东坡的这种自由个人,不为外界桎梏的诗歌创作形式和黄庭坚的理论背道而驰。黄庭坚身上所背负的是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的自觉,一个时代的自觉。这和苏轼积极批判的态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黄庭坚追求的是一种更稳健沉重的价值观。给人一种严肃沉重的情感,这兴许也是苏轼所说的“格韵高绝,然不可多食”的原因吧。

无论是苏轼的“白俗”之评,还是黄庭坚“以学为诗”的倾倒。我想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尚,他们各自所处的背景时代决定了他们的理念。但我们应当看到就如“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当一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为之改变的时候,诗人的创作观念与时俱进也是十分正常的,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相对的差异。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