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对模仿说的反叛与承袭
摘要
“模仿说”发轫于古希腊,是西方最早的文艺理论,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艺术模仿生活。”然而,19的世纪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却曾提出与传统模仿论看似大相径庭的观点,即:生活模仿艺术。本文意图从王尔德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画像》入手,浅析此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对模仿说的反叛,并力图剥落其“生活模仿艺术”的表象,探究其本质上因承袭模仿说而诞生的新意。
关键词
《道林·格雷的画像》模仿说反叛承袭新意
一、对模仿说的反叛
模仿说滥觞于古希腊,古希腊的先哲们认为艺术观照的对象是真理或生活;到了柏拉图,则认为现实世界模仿理念,艺术模仿现实世界,因而艺术与真理隔了三层;亚里士多德完善了柏拉图的观点,认为艺术模仿事物应当有的样子。此后,经中世纪、文艺复兴、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模仿说关于“艺术模仿生活”的思想内核伴随历史的发展不断被注入新的内蕴。尽管如此,其探索文艺与现实关系的理论视野中心是始终不改的。
1889年,王尔德在《谎言的衰朽》中首次明确提出“生活模仿艺术”的观点。他指出:“生活模仿艺术。生活事实上是镜子,而艺术却是现实。”围绕这一观点,其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于1890年7月在美国《利平考特》杂志上开始连载,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讲述美少年道林·格雷希图保有如画像上的不老容颜,而后在亨利·沃顿勋爵的指引下走向毁灭的故事。道林的生活就是在“模仿”那幅由画家巴兹尔·霍尔沃德为他打造的画像之中度过,这是“生活模仿艺术”的最直观体现。道林本是圣洁、至纯之美的象征,对自己的美并不自知,直到亨利勋爵用一系列荒诞的悖谬使他人欲中邪恶的元素觉醒,随后他便开始在自我矛盾与纠结中度日,持续干着龌龊肮脏的勾当。而此时令人惊异的是,道林发现,现实里的自己面容不再老去,反倒是画像中的自己日渐衰颓,每看一次自己的画像,道林都被画中人诡异丑陋的姿态所震慑,一边畏惧,一边堕落。
为了使“生活模仿艺术”这一新奇难解的理论变得更为完整,王尔德还进一步作出说明:自然不亚于生活,也是对艺术的一种模仿。他从三个方面对此加以阐明。第一,否弃自然。他认为艺术不该模仿自然。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鲜少自然环境的着墨,其中所关涉到的鲜花、飞鸟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往往是在室内做缀或是在人工打造的花园中可见。第二,艺术创造自然。王尔德不仅仅是反对艺术以自然为蓝本,还宣称自然也是艺术创造的。言下之意就是人们之所以能够认识自然,得益于文学家或艺术家的创作。倘若没有人将自然之美记录或者绘制下来,那么大家是无法认识自然的,因此艺术创造了自然。第三,自然具有模仿本能。他认为,自然像生活一样,也具有“奇怪的模仿本能”,艺术创造出一种无比的、独一无二的景观后,自然就不断地重复这种景观。他深信,自然模仿艺术,“一旦艺术更加多样化了,自然无疑也会更加多样化。”这些惊世骇俗的观点,无疑是对模仿论的巨大反叛。
二、承袭与新意
柏拉图确立了艺术模仿生活的观念,并经由亚里士多德的发展,成为西方文论史上浓重的一笔。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于艺术的判断虽有分歧,但他们共同确立了“模仿的艺术”作为文学范式:首先,这其中隐含了模仿者逊色于模仿物的预设;其次,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对于虚构作品的开放态度。其后,镜子说、再现说、现实主义等文学思潮承袭了模仿说最初的构架,又为模仿的艺术不断作出了新的阐释。由此可以见得,传统“模仿说”作为艺术范式,其对象不仅包括生活,甚至涵盖了一切人类的理性。再看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自序中写到:“艺术家是美的艺术的创造者。艺术的目的在于展现艺术本身而掩藏艺术家。”联系王尔德提出的“生活模仿艺术”说,不难发现,王尔德的观点看似是对模仿说的反叛,实则依然因袭了“模仿的艺术”的逻辑,即:“尊崇模仿物,贬斥模仿者。”这实则是一种新的艺术旨趣的建设,但是本质上和模仿说的观点仍然是契合的,因而学者们认为此观点仍可视作模仿说范畴内的艺术理论。尽管还是有理论家们坚持艺术模仿生活、自然的观点,不愿将注意力放至如何使得艺术从生活、自然中解放出来这一根本问题上,而是一味强调“逼真”的重要,但施莱格尔·马赫指出:“个别的东西越是受现实的支配,艺术就会越快消失,最后变成历史的附庸。”艺术家的职能是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而“美并不是经验现实的东西,它是现实的质料中蕴藏着的超现实、超自然的东西。没有超越的要求,艺术活动就失去了意义。”用这些观点,我们不难理解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艺术应当是挣脱现实束缚,拥有艺术之美的,艺术应高于生活,成为生活之师的,此处有突破模仿说的新意在。
印证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道林本人代表一种不经雕琢、未受考察的生活,因为一幅艺术画作的影响,从此游离在人世的混沌一面,王尔德的设计最后将这个故事引向自毁的结局,宛如一种生活因模仿艺术而走向自毁的隐喻。
当代美学家赫伯特·曼纽什曾提醒:“王尔德本人的生活方式就是怪诞的,文如其人,……他的每一种合情合理的观点都似乎笼罩着一层怪异的光环,只有那些站在一定距离之外,并用一种同作者一样嬉笑怒骂,不拘一格的态度阅读他的文章的人,才能洞见其中的真谛。”倘若我们仅以正统的“艺术模仿生活”之论为尺度来衡量,势必只注目于他与传统的背离,而忽视其对现实的反叛与超越意识,忽视他所强调的对写实的超越精神。在我们看来,“生活模仿艺术”不免偏激,但它代表了王尔德对艺术深刻独到的见解,是王尔德美学思想的核心,值得深究。
参考文献
1.(英)奥斯卡·王尔德著;李家銮译.《道林·格雷的画像》[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6
2.艾洁:论模仿说在西方文论中的发展及其现状[D],新疆大学,2007年
3.吴学平:反叛与超越——论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说,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4.余子青:模仿说—从古代到后现代[D],南京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