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科里在他的名著《我的生涯:在新闻界中的冒险》中写到:“我写的每一篇报道都为我做了定义,在一个有如此多的痛苦渴望得到倾听的社会,一篇署名报道比金钱更珍贵。”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决定其成败因素的也许并不是技能,而是人品,有句话说得好:“做记者就是做人,只有先做好一个人,才能做好一个记者。”人品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
新闻记者面对的诱惑很多,能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坚守住自己的职业道德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是一个考验。但是现在很多记者背弃自己的道德,“有偿新闻”层出不穷。《全能记者必备》这本书就强调了新闻职业道德的作用,并且也警示当今的记者以及即将成为记者的人不要“越雷池”,小心身败名裂。
新闻记者的工作是及其枯燥并且繁忙的,但是我们又必须创造出形象有趣让观众感兴趣的新闻,因为,作为记者本身就应该对新闻抱有热情。全能记者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我想,一百个人就会一百个答案,但是探索事实的执着和高超的写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成功的记者所有的素质并不是天生就拥有的,而是后天的学习和努力经过培养而来的。除此之外,作为一个记者,永不满足的好奇心,截稿压力下的平常心,对事实的如实报道等都是作为一个全能记者所要的。
我觉得新闻记者是一个很矛盾的身份,因为他们不能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去表现自己对于事实的态度,也不能作为一个专家去评论事实的好坏,他们只能冷静并且专业的报道出事实,约束自己是他们必须一直坚持的行为。前几年发生的动车事故,伤亡惨重,在救灾结束后救援人员发现了一个埋在废铁下的小女孩,这个“意外”让所有公众感到愤怒,他们对于事故负责人的救援提出质疑,但是当媒体提公众问出关于这个小女孩的问题时,这个事故负责人面带微笑的说出一句话:“这是生命的奇迹”,这样不负责任的回答让每个人都感到气愤,记者也如此,但是他们对于这个事件的报道不能掺杂自己的私人感情,他们只负责报道,好坏由观众来点评。还有一个前几个月的报道,一名女记者在赶赴车祸现场进行报道时竟然发现车祸遇难者是自己的爱人,在这样的打击下,她强忍悲痛,眼含泪水的完成了整件新闻的报道,换位思考,无论哪个人看着自己的至亲在自己面前离世,谁能做到冷静?可是作为一个记者,肩负向观众报道新闻的责任,所以不得不收好自己的情绪,以一副专业化的模样出现在镜头前。新闻记者要约束自己,不仅仅要约束言论,也要约束情感。
《全能记者必备》这本书还指出了新闻记者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报道能使他们名声大噪,得到财富、地位甚至权利,但也能使他们声名狼藉,一败涂地。记者的社交范围很广,要与不同阶级、不同职业的人交往,但又同时具有独特性,他们自身的道德底线是不欺骗、不隐瞒公众,而他们的报道最重要的就是真实,毕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要报道出最真实的新闻,记者自身的勇气和坚持是很重要的,埃达·塔贝尔在《美孚石油公司史:1872年石油战》中,揭露了美孚公司在石油垄断战争中的间谍乃至恐怖主义行为,她的数据真实,报道详细,让美孚公司受到了倒闭的惩罚,新闻记者是社会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报道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独立性以及自由性。
在我看来,新闻记者难能可贵的精神是自我奉献精神,可以说是“舍小家顾大家”。为了调查一些隐秘的新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当“卧底”,去年就有一个记者为了揭露黑心商家的不法行为,为了拍到真实的视频,他隐藏在那个团体里好几年,好几次差点暴露,幸运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平安归来并且报道出了对社会有益的新闻。还有一个女记者,想要报道一篇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这些孩子,她放弃城市生活的安逸,去了偏远的山区与那些孩子日夜为伴,过着艰苦的生活,最后她的报道被很多人多关注,那些留守儿童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些不在乎功名利禄,只想做对社会有益,为人民服务的新闻记者,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新闻人被他们所感动,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这样我们的社会就显得更加的安全和和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一直相信这句话,社会中有很多未知的诱惑,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真的很少,而这些少数人也最终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我相信每个新闻人都想成为一名全能记者,道理大家都懂,就要看是否能够运动到实际的事件中去。一个全能记者的成就之路是从小事做起,逐步积累,历经磨难,最后一定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