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生生不息,永远留存 ——法国特展观后感

作者:王萍
主要内容     

周末我们来到成都博物馆参观《现代之路——法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展》。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发端。这场波澜壮阔的大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共同开启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之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在200余年中不断变革,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社会。欧洲绘画艺术流派按照时间年限来排列,首先是1789到19世纪中期,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辉映。

法国大革命催生了浪漫主义,使人们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产生出对个性与情感表达的向往,追求人权以及肯定人自身的价值的观念。而我个人比较偏向现实主义。艺术家们摒弃神话题材,转而以社会现实和自然风光为创作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来描写细节,用客观的方式生动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其中参展的有巴比松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埃米尔•雅克的《牧场里的绵羊》,这幅画中描绘了优美的法兰西岛的风景。画作生动优美,再现作家当时所看到的景象。

众所周知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印象主义用明显而快速的笔触,丰富的色彩追求对光影的表现,尽可能的去捕捉他们感受的瞬间。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其中我们有幸见到了昂贵的克劳德•莫奈《睡莲》的真迹。站在画前我们不需要言语,不需要细细揣摩,只用静静观赏,心里感受到艺术家们所处的内心世界,大概有一种感动与共鸣会随之产生。

文森特•梵高所属的后印象主义,寻求在绘画中展示坚定和恒久的东西,对事物进行主观分析,突出个性的个人风格,强调艺术必须异于客观对象。小时候我是看不懂梵高的,我只觉得好像是弯弯曲曲的笔画组成的画面,而随着对这个人的了解和自己内心世界的成长,我开始觉得自己好像看懂一点什么,那种感觉说不出,也道不明,只能说,我好像读懂了点什么。我想,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看法也会慢慢改变。

此次展出的“和平鸽丝巾”——《为人民的和平》是立体主义画派巴勃罗•毕加索1951年在柏林举办的世界青年学生和平节上绘制的。我觉得很好看,有一块刻章的图案是这个,我们还专门跑去排队印。

这幅画的背景是在二战后,法国圣埃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被战争几乎夷为平地,时任馆长找到毕加索请他赠送象征和平的作品,于是毕加索便赠与了这条绘制着和平鸽的丝巾。方形丝巾上主要有“红黄蓝黑白”五种色调,代表了白种人、黑人、黄种人和印第安人。和平鸽形象则永久地印在了丝巾的正中心,也永远刻在了渴望世界和平的人们心中。

此外还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艺术等多种画派,可惜自身资历太浅,并不能看出一二,只觉得简单几笔,在艺术家的手下就是那么的好看。艺术的发展空间是无穷的,世界还会有更多伟大的艺术家诞生,我们这些凡人只需静静欣赏,在面对同一副艺术作品的时候,不同心境会产生不同思想看法罢了。

艺术生生不息,艺术永远留存。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