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读后感

作者:柏诗婷
主要内容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读后感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是一部“以文学作品为主型的文学史”,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来进行文学史这个概念的引导,从而传递出文学史的信息;同时,打破以往文学史单一的视角,以同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为轴心,构筑新的文学创作整体,显示出特定时代多层面的精神现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书的作者——陈思和,他是复旦大学人文学院的副院长,也是复旦大学图书馆的馆长等。一直以来,他主张强化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课程,紧抓学科建设,引进人才,致力于研究二十世纪文学史,于1999年出版了此书。

这本书的开篇,便讲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括,本书贯穿了作者陈思和的几个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观念:“多层面”、“潜在写作”、“民间文化形态”、“民间隐形结构”、“民间的理想主义”、“共名与无名”等,以此梳理当代文学史的复杂成分和发展流变。书中将当代文学史分为1949——1978、1978一1989、1990年代以后三个阶段,对三个阶段的主导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这本书选取“以作品为主型”的文学史视角,舍弃、压缩大量枯燥、乏味的文学运动思潮和文学史背景,把重点放在分析解读各种文学作品上,让接受者直接接触活生生的作品,由自身的亲历体验构成对文学史过程中深蕴的精神传统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就使得作品得以从重重叠叠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包裹下解放出来,获得文学的本体地位。

书中深入探讨的数十种文学现象和七十五篇作品,使身为读者的我有种目不暇接之感。比如他提出的“潜在文学”,说明了当代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即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力的作家在那个哑声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他们写作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还有就是他所提到的“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

同样,他也提到了许多我们先前就很熟悉的类别,如“先锋派”、“朦胧诗派”“七月派”等,这些共同构成了当代文学史。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程,也让我体会到文学的魅力,以及通过文学作品切身实地地感受到以往的那些年代。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