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长篇写实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如同狄更斯的其他小说,该书揭露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
相信每个人对狄更斯的这部作品都耳熟能详。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伦敦,主角奥立佛是个孤儿,他从小便在贫民救济院里长大,一直受到各种各样人的歧视,也没有任何的朋友。由于不堪棺材店老板娘、邦布尔夫等人的虐待而独自逃往伦敦,却不小心误入了贼窝,受骂挨打,成长过程中不知吃了多少苦头。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成长,但奥里佛却始终有一颗善良的心,不管怎么样,他都不愿意去欺骗别人,伤害别人。即使最终他逃离了贼窝,受到了布朗鲁先生和梅里太太的收养,盗贼集团里的人却仍然不肯放过他,就连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也想致他于死地。奥立佛的命运无疑是悲惨的,但是他的善良却拯救了他,让他得到了许多和他同样善良的人的帮助。
狄更斯在这部作品在开头就这样描写了奥里佛在贫民救济院的情况:“每个孩子有一碗薄粥,一点也不能增多,只有遇到重要的公共节日,除一碗粥外才能增加二又四分之一盎司的面包。他们吃过的粥碗从来不需要洗,孩子们总是用调羹刮碗里的残汁,一直刮到碗锃明烁亮。刮碗这件事完成之后,他们坐在那里眼睁睁地盯住大铜锅,仿佛他们能够把一块块灶砖都吞下去。这是他们还穷凶极恶地舔着自己地手指头,巴望着有几滴溅过来地粥星儿。”这样的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伦敦是普遍存在的。狄更斯正是用小说形式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社会情况下,由资本主义领导的社会下等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贫困。狄更斯曾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眼睛,因为他用小说的形式把当时的社会现实再次呈现出来,像一座灯塔一样,能够照亮一个时代。在当时的伦敦,贫民在救济院中就是一个没有民主,没有自由的存在。只能被虐待,挨饿受冻,一个个面黄肌瘦,随时都有倒地死亡的可能性,而那些教区干事们,那些总管们,一个个却吃得肥头肥脑的,精神十足。两者所形成的极大的对比,完完全全地体现出了社会底层人民毫无人权的特点。
在这部作品中除了主人公奥立佛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南茜,虽然次部作品以奥立佛为主角,但是南茜这个角色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南茜是个心理复杂的年轻女性,从小在盗贼集团中长大,没有人知道她的身世,她进入贼窝后也没有遇到任何善良的人,当然最后也遇到了布朗鲁先生和梅里小姐,但那时已经太晚了。最后她惨死在强盗赛克斯的手中,她的命运是悲惨的,就如同现实社会中的孤儿陷入黑社会后的下场一样。南茜看透了盗贼集团中一切丑陋的东西,她厌恶那种奸诈、凶狠、残暴无情,灭绝人性的东西,但她对盗贼集团也有一定的感情,又舍不得离开。她同情奥立佛,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般对待他,在危急时刻能够不顾自己的安危而挺身相救他,但他又不得不亲手将奥立佛推上盗贼之路。她是一个内心矛盾的集合体,在光明和黑暗的边缘里不断挣扎。她羡慕有文化教养,有温暖家庭的女性,但她又因自己的卑微身份而不敢迎上去,不敢奢望这样美满的生活。南茜虽然对赛克斯所做的一切深恶痛绝,但又离不开他,有人认为南茜的行为不合乎情理但是她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真实的。人的心理和思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为问题,不可能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解决的。狄更斯的描写更是放大了这一细节,让我活生生地感受到了一个内心不断挣扎的可怜的女性角色。
奥立佛是个坚强、善良、聪慧和勇敢的天真男孩,即使他经历了坎坷的人生,却也最终雨过天晴,迎来了幸福的生活。《雾都孤儿》的结局由悲到喜、善恶有报。奥利弗虽饱受磨难和屈辱,可不管身处何处,他总是善良宽容、忠诚仁爱,保持纯良的天性和向善的灵魂。最终苦尽甘来得到幸福。善良美丽的露丝小姐也冲破了身份绊级观念与哈里幸福的结合。对于小说中的恶人们,作者则一一给他们安排了悲惨的下场:贼首费金受到了正义的审判,上了绞刑架;塞克斯在逃窜中失足被绳子勒死,最终难逃一死:小偷“逮不着”为了偷窃一个鼻烟壶而被法院判刑终身流放;蒙克斯劣行难改,持家产挥霍殆尽,最终锒铛入狱死在狱中;教区干事法布尔则被革去职务,贫困潦倒,在济贫院里度过余生。尽管这样的故事结局已经远远地脱离了现实生活,只是作者的美好愿望,可是它却达到了抑恶扬善,教育人的目的。我想,作者的用意不也是在此吗,他希望告诉人们,正义终将会战胜邪恶,黑暗的时代将会过去,我们也一定会迎来美好和光明。所以,请带着善良和爱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