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着课还算少,去图书馆走了一遭,一直对西方文化史并不感冒的我,想着老师课堂上讲的一个个神话还是产生了很多兴趣,走到外国文籍书架前眼球搜索着一排排图书,《赣第德》?这个“新鲜”的名字瞬间进入我的大脑开始检索,怀着好奇心从书架上把这本书取了下来,伏尔泰著,这可是法国了不起的人物呢,细看是封页徐志摩译,他的诗相信我们有所解,他作为翻译者形象的出现,大概就极少有很少人知道了吧?好奇心愈发浓重,渐渐走入角色,细细品读。
“赣第德”是书中主人公的名字。这个词是"老实人"的意思。这部小说是以批判十七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为主题思想进行创作的。莱布尼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实都是自然的安排,是完全协调的,因而是尽善尽美的。赣第德的老师潘葛洛斯是莱布尼兹的信徒,可是他的学生却对此表示了怀疑,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维护旧的社会、封建陋习、制度所欺骗人民所说的的谎话。
《赣第德》以“在威士法利亚地方一个爵邸,森窦顿脱克男爵府上,有个年轻少年,天生的性情最是和顺。看他相貌,就可知道他的心地。他颇识是非,头脑又简单不过;府里的老家人猜想他是男爵妹妹的私生子,她的情人是邻近一位诚实的好绅士,她始终不肯嫁给他,因为他的家谱不完全,大概就是因为这些,人们多叫他老实人”为开篇。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赣第德受男爵府教师邦格罗斯的“定命论”思想影响,在男爵府爱上男爵的17岁女儿句妮宫德,两人准备示爱时,恰被男爵瞅见这因与果,踢了一屁股后将赣第德撵出家门,开始了一段不平凡之旅,在保加利亚国逃亡途中寻着了老师潘葛洛斯知道男爵府受到侵扰句妮宫德和她的加人都遇害了,赣第德受到阿那板詹姆斯老板的收留,然而老师和好心老板也不幸遇难,在葡萄牙举行着美丽的“异端批判”预防地震时,赣第德又是在大众吃着鞭子的刑罚,在老妇人的指引下遇到幸存的爱人句妮宫德,知道了她的悲惨经历和老妇人的传奇传记接着又不得因为杀了人受追捕与情人分离,再无意又杀害了情人的哥哥逃到了法国,与土人发生种种纠葛,再到了黄金国后又与马丁相识一同到了法国、英国、威尼斯、君士坦丁堡游历,最后他成功地救赎了情人句妮宫德,再次遇到了原以为死了的潘葛洛斯,男爵儿子,再见句妮宫德已没有昔日美丽的容颜,赣第德最终也娶了她,携妻友回到自己庄园,“以“咱们还是开垦自己的园地吧”为剧终的故事。
当然想要更好的了解这本书是有很多渠道的,毕竟我们是以写作为核心以网络技术为辅助的技术性文科人才,我们不单单是看纸质图书进行了解,“百度”一下,会弹出很多相关界面,电子书也可以方便我睡觉前在床上阅读一番。
伏尔泰作为文坛巨匠,学术界对此书也有多种讨论,各种独到的见解。
福楼拜曾称赞这部作品是伏尔泰全部著作的一份总结。
卡西尔又说:作者凭借语言的魔力,使《赣第德》中的数个人物都起死回生或死而复生。叙事者需要死去的角色再次登台亮相时,大胆的实施语言“招魂术”,任务从地狱走上了前台。句妮宫德的复活,句妮宫德哥哥的二次复活,潘葛洛斯的重生,都是以人物自述来推翻和颠覆他人的叙述,见闻甚至是行动。赣第德曾误杀情人的哥哥,而后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作者仅只字片语便轻松化解众人的疑惑。这起死回生术在电影《罗拉快跑》得到回应,卡西尔认为二者都蕴含实验性与游戏性,是对人生可能性世界可能性的追问。在这种无厘头的漩涡中,著名作家余华在处理《兄弟》这个悲剧故事时,更是情不自禁的兑入了《大话西游式》的喜剧中,任意的夸张,行为的荒诞,僵硬的逗乐塞在生离死别的苦情戏中又与《赣第德》相呼应。
卡尔维诺认为一方面,伏尔泰在《赣第德》中寻找到了一种讲故事的技巧。这种技巧也成为后来喜剧电影中的鳌头,以无限的速度堆积起来的灾难,还有突然增强的效果,极富有无端发作的“荒谬感”;另一方面,他认为叙述者和人物在讲述苦难时,及其客观平静,不参杂丝毫个人情感。如小说中描写战争时,“先是大炮把每边的军队轰倒六千左右。排枪又替最美好的世界扫除了九千到一万名玷污地面的坏蛋。刺刀又充分说明了几千人的死因。”这种游戏式的笔墨消除了战争的正义感,这种客观冷静展示的是人的心灵的麻木。
作为翻译此书的徐志摩领会到伏尔泰以辛辣地讽刺并揭露这些旧政权、旧制度的腐败和不合理,将《赣第德》比为中国的《镜花缘》,想来也却是有相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