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讲述的是“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途中遇见了一个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其一生所经受的苦难,所有的亲人都先离他而去,仅剩下一头老牛和他相依为命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给人触动最深的并不是福贵这个人,而是因为福贵身边的至亲发生的那些事影响到了福贵,才使福贵的形象更加生动。在这本书中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凤霞。凤霞是徐福贵的大女儿,原本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因为一场大病变成了聋哑人,随着凤霞的长大以及福贵的家境一日不如一日,为了供小儿子有庆读书,不得不将凤霞送给别人,但凤霞却在临近傍晚的时候跑了回来,因为不会说话,又倔强的不肯哭,双眸通红的只是盯着福贵看,她在想什么?又想要说些什么呢?对于父母的不舍,对被送人的无奈和委屈,有很多很多的话,但却一个字也说不出口,好在,上帝还是比较偏爱这个孩子的,在她短暂的一生中,让她最终嫁的一位良人,这也许是凤霞这辈子最开心和幸福的时刻吧,纵然有丈夫的盛装相娶以及婚后的百般疼爱,厄运还是降临在这个不幸女子的身上,凤霞因为血崩死在了医院的产房之上,还来不及享受为人母的幸福,就草草的结束了她短暂的一生。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福贵的小儿子有庆,他从小就经历穷苦的困扰,也十分依赖自己的姐姐,当得知姐姐为了供他读书而被送人的时候,认为自己连累了姐姐,宁可挨福贵的打也不肯再去学堂,只是希望福贵能将姐姐带回来,同时他十分懂事,即使福贵亲手将答应他不会卖的羊羔给卖掉的时候,他也只是默默的低着头没有出声,默许了父亲的行为,纵然他内心对父亲有百般的不满和委屈却不似一般孩子般哭闹,也许是贫穷让有庆比其他的孩子更加成熟和懂事,也比其他孩子多了一份隐忍和坚强。有庆唯一喜欢的就是跑步,因为跑步将鞋子弄坏而被福贵骂过之后,便为了鞋子能够安好,即使在冬天也光着脚丫跑着去上学,后来因为听说学校组织要献血,因为他的血型与县长夫人的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而被护士抽血过多而亡。福贵听说这个消息之后,望着医院的停尸房,喃喃的说到,这是第二次了,眼神中蕴含着说不出来的苍凉,历经一生磨砺都没有变老的男人在那一瞬间变得异常苍老。生活的贫穷让他无力为儿子报仇,妻子的病情让他对儿子的逝去无法开口,每每望着妻子对儿子的挂念都使福贵更加难过和无助,生活的压力和丧子之痛使福贵疲于应对,苍凉的心绪溢满他的心房。
福贵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家境的衰败,亲人们的先后离去,独留下了一头名叫福贵的老牛陪他共看余生的斜阳,伴他之后的终老。而他在叙述自己的故事的时候,眼神平静无波,仿佛在诉说着别人的故事一般,没有抱怨,没有痛苦,甚至没有难过,他以一种笑的方式哭着,用一种平静,友好的心态对待着这个世界,经过岁月的洗礼,被岁月和时光带走了那么多东西,留在福贵身上的只剩下了活着的意志,这是他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的东西。
生活本来就不容易,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度过这一生的,每个人多多少少的都会遇到一些坎坷和难过的事,有的人甚至会因为这些难过的事而轻易的选择放弃活着,活着纵然不易,但你要相信坎坷终将会过去,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情。
也许,就如这本小说想传达的一样,也只有阅读这本书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活着二字的含义。活着本身就是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是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情,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活着而活着,而是因为想活着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