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有句古言曾说道:不忠不孝,枉为人哉。这句话提到了中国古代乃至现如今的一种思想道德标准,即“忠”与“孝”两种标准。不忠不孝的人,会被社会大环境所不容。古有精忠报国,卧冰求鲤等多种感人的故事,可歌可泣,令人佩服。但是今天我想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就是:至忠,乃至愚忠;至孝,乃至死孝,这样的忠孝,真的值得被当今社会提倡吗?
秦国大将蒙恬,跟随秦始皇平定六国,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在秦二世派使者让他和扶苏自杀的时候,他由于愚忠而听从,白白被杀害。这就是封建礼教社会宣扬的,古代所谓的“忠”君文化。愚忠在百度百科上面的解释是:常指愚昧地忠实,不计后果,不想原因,不衡量利与弊,只知道按照命令去做某事,没有自己的想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忠”文化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自我发展,是不应该被照搬到现代来的。
古人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决定了古代女子的悲惨命运,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本来两情相悦的一对神仙眷侣,被女方父母强行许配给了马有才,二人美满的爱情与幸福的生活已经成为了泡影,无奈之下只能约好来世再见,最后双双死去。这就是典型的在封建礼教的余毒下,因为女方的死孝而发生的悲剧故事。由此可见,死孝实在是害人不浅,不可取啊。
我们现代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创新精神,自我意识的极大发展使得古代社会所宣扬的“愚忠、死孝”精神已经不适应现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的对忠孝文化进行新的解读,从中提取好的部分,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