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传》读书报告
对于学传媒的人来说,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普利策的大名的,他创办了《世界报》,奠定了新闻业的基础,在当时他应该绝对不输于如今的默多克,他创立的普利策奖还不断激励着现在的新闻人不断的为止奋斗。
对我个人来说对普利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曾经这样定义过新闻记者:“在国家这艘大船的驾驶台上担当瞭望哨,他注意过得船只、晴朗的天气里可见到的海岸线上分布着重要的小东西。当看见海上漂流着的遇难者时,他予以报告,这样大船就可以搭救他们。他透过雾和风暴费力凝望,发现前面有危险时便发出警告,他所考虑的不是自己的薪水,也不是他船长的利益,他在那里是为了看护新人他的人民的安全和利益。”他一生为了新闻事业而奋斗,对记者的见解也是独到深刻,也是有了这份信仰,让他愿意在这一行业奉献了余生。
在普利策传这本书中,作者搜索了他大量的线索,从童年开始,记录了他一步步走来的艰辛和辉煌,他从一个社会最底层,背井离乡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到最后以辛辣的文字受到了大家的追捧,最终受到敬仰。他以大量的实例为大家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鲜活的普利策形象,让更多的人想去了解他。普利策作为一代报人,为新闻事业留下许多遗产。比如一般认为,报纸中的文章富有趣味、文字简洁生动、版面新颖活泼。普利策的新闻人生,始终都在追寻一种文字简洁生动报道风格,他坚持的准确和文字精炼度也是如今新闻工作者所遵循的原则。
在这本书中不仅能够了解到他伟大的功绩,更多的是他本人自身的矛盾体。在当时的新闻业可以有人身攻击意味的词语来评价自己批判的人,就如同他和赫斯特之间的战争中。普利策在1883年到纽约买下了《世界报》,并在《世界报》的经营上采取了两条路径。一方面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提倡改革;另一方面又采取煽情和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刊登社会新闻、警示新闻。正是后一种办法促成了“黄色新闻”的诞生,让后期民众对报纸产生不信任。
虽然黄色新闻确实是因为他们的失误,但是在浮夸盛行的文字中他依然坚持以事实说话。当然他也身体力行自己所推崇的准则:他始终牢牢的控制着他的世界,直到最后。就算作为总编辑,他也不认为亲自去写稿子有什么不对,他甚至因为不能正面采访到一个人,整个下午蹲在门口听别人的进展情况,而就现在来看会有很多记者会因为采访不到人儿放弃或者胡编乱造,他的敬业真的是值得人敬佩和学习。我还记得书中有一段写,错误是一种罪过,你可以写杀人犯如何的凶恶,你可以写政客如何的腐败,但是事实必须真实,很明显的看到,在对新闻事业的规范中普利策一直在规范行为准则做不懈的努力。如今普利策的三个戒律——“精确!简洁!坚持!”——仍是新闻工作者们的格言。
但令人遗憾的是,普利策的后辈并没有继续发扬那种自由、激情、豪情壮志的办报风格,在他去世19年之后就使《快邮报》消失了,曾经叱咤一时的报纸也随着他的离去而远离大众的视野,这不免让人感到悲哀。普利策在报业生涯中扮演了多种角色,他曾是激进的共民主党人,也是一位认真负责的编辑,也是脾气暴躁的丈夫,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些角色的需求形成了他矛盾但波澜壮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