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就是中国近代一段百姓的苦难史。其背景是1942年河南大旱,又遭蝗灾,千百万民众背井离乡,外出逃荒,又恰逢国军与日军大战,天灾人祸一齐到来,受难最深的还是百姓。2013年,该片获得了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等奖项。
这部电影以两条主线的冲突来推进情节的发展,将官员腐败,百姓颠沛流离表现得淋淋尽致。其中一条主线,就是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虎两个家庭为中心展开的难民们逃荒过程中的悲惨遭遇。瞎虎的女儿问"爹,啥叫逃荒?""没有吃的了,出门去寻吃的,就叫逃荒。"这是瞎虎简洁的回答。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逃荒,但这一次的逃荒,注定是不一样的,它是一场百年难遇的灾难。我们现如今看似简单的"吃的问题",在那时,就引出了人生百态,卖儿卖女,卖妻子,"一条命就值一斗小米",但是还有那更难以置信、可怖万分的"人吃人"。
很经典的一段,在逃荒的时候,粮食已经吃完了,恰好遇到美国记者白修德牵着一匹驴子到了难民集中的地方。以许久没有吃饱过,更何况吃肉的瞎虎、老东家、拴住三人,趁夜将白修德的驴牵走,准备杀掉。然而他们刚把驴牵走,就惊醒了白修德,三人一惊不注意间驴就跑了,他们分开找驴。瞎虎一路找到了军队的驻地,发现他们已经把驴杀掉了,在分肉,瞎虎想抢一块肉回去,却被当兵的一枪托给打到了烧着沸水中。然后发生了什么并没有具体说明,可是,之后的几天里老东家和拴柱四处找瞎虎都找不到。瞎虎的妻子花枝的一句话"生要见人,就是死了也还有个尸体啊。可是瞎虎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算得什么,你们得赔我的瞎虎!"明明简单的正常的一句质问,却让屏幕外的我们,都想到了一个不寒而栗的可能——人吃人。饥饿已经使人变得没有了人性、道德、底线,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活下去。要活下去,就要吃东西,为了活下去,有什么是不能吃的,即便那是同类——人。
另一条主线是国民党政府,他们的冷漠和腐败、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蒋鼎文在面对李培基来请求减免军粮时问了一个问题"同样是饿死一个人,是饿死一个士兵还是饿死一个灾民?"从中我们以可以窥见政府对难民的麻木冷漠。加剧这场灾难的,其中一个推手就是政府,政府没有及时救援,使得灾情持续恶化,在之后的救灾过程中大大小小的官员贪污,种种情形无一不是在加剧着不幸。
我们生在和平的年代,成长的环境也是安定的,至少我们可以上学,吃穿不需要我们担忧。和平年代下的我们,养成了一堆的坏习惯,浪费粮食就是最突出的一个。虽然习主席提出了"光盘行动",但是,真正做到的有多少人,食堂的饭菜回收处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被浪费的粮食。仔细想想我们的上一代人吃不饱饭的日子,对比非洲、叙利亚的忍饥受冻的孩子,我们是幸福的!所以我更应当忆苦思甜,更应该珍惜我们现如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