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月
文学与传媒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163010335
[摘要]地处大西南的茶马古道,构成了古代中国和西亚、南亚之间的交通、交流的重要门户;是多民族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融汇的巨大平台;是鼓荡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上巨大的血脉。联络了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不同于丝绸之路的杀戮和流血征服,茶马古道一直是一条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道路。滇藏一线被评价为”挂在悬崖上的神秘大陆”,也被称为”西南地区高原上的血脉”。然而,也正是因为路途的遥远和艰辛,茶马古道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回味,也更是少数民族团结一致,努力抗敌,互帮互助的深远历史的友谊的凝聚。
[关键词]茶马古道滇藏道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发扬的反思
[序论]本文对茶马古道的路线尤其是滇藏道进行了阐述,参考央视茶马古道纪录片及知网论文,探究茶马古道支线交汇点--昌都的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原因,反思对于文化古迹的保护以及保护文化的主动性问题。
一、茶马古道概论
如丝绸之路一样,地处大西南的茶马古道,构成了古代中国和西亚、南亚之间的交通、交流的重要门户;是多民族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融汇的巨大平台;是鼓荡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上巨大的血脉。联络了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不同于丝绸之路的杀戮和流血征服,茶马古道一直是一条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道路。
茶马古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指自古以来就存在于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原始古道。最远可自这一地区有人类交流开始。陈保亚指出,茶马古道的兴起经历了不同的原始形态,包括直立人古道、早期智人古道、晚期智人古道、新石器古道、民族古道、盐运古道和马帮古道。这些古道的原始形态是茶马古道兴起的必要条件。①川藏线路就是历史最长,运输量最大的线路,由此证明,成都邛崃早在古时就作为西部地区一个很重要的经济交汇点。而狭义上的茶马古道,是由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行为来命名的,因此线路上的贸易以茶和马最为显著而得名。
二、茶马古道之滇藏道
茶马古道的线路有两条,川藏和滇藏。虽川藏是最常用的线路,且西藏的茶叶大多都来自四川,但本文认为,最具代表性的还是应该是滇藏线路。
滇藏线路起于云南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是全球北回归线最后的、唯一的沙漠荒芜地带中的绿洲。向北经过云南思茅、红河地区至昆明,再转向西经楚雄、大理、丽江和香格里拉等地势进入昌都一带。滇藏线路纵跨10多个经度,横跨20多个纬度,是一条由产地和销路组成的经贸线路。滇藏一线的产地即云南西双版纳、思茅和大理一带,从许多文献和影视作品中我们都可以了解到这一带的茶文化是十分浓厚的。而究其销路更是跨过了千山万水,一路风景;不仅穿过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两大高原,还跨国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和雅鲁藏布江五大江,而且穿过了哀牢山脉、无量山脉、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而这千山万水的旅途中不免猛虎野兽,雪原和土匪等的袭击和考验,在这来回一年的路途中难以避免折兵损将,人财两空的危机,所以滇藏一线被评价为”挂在悬崖上的神秘大陆”,也被称为”西南地区高原上的血脉”。然而,也正是因为路途的遥远和艰辛,茶马古道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回味,也更是少数民族团结一致,努力抗敌,互帮互助的深远历史的友谊的凝聚。
三、从昌都旅游文化的发展浅谈文化保护现状
川藏道分南、北两条支线:北线以昌都为起点,经江达、德格、甘孜、炉霍、道孚抵达今康定,由康定进人今雅安一带产茶区;南线亦以昌都为起点,向东经今察雅、左贡、芒康、巴塘、里塘、雅江抵达康定,由康定进人雅安一带的产茶区。川藏和滇藏两条线路各有所用,而究其共通点,就是西藏昌都。两条支线沿途还有许多支线,构成蛛网般的线路,联络滇、川、藏大三角区域。而到现在我们所了解到的昌都,已经作为一个浓缩了历史精华的普洱茶文化聚集点。随着茶马古道被放大在公众视野中,昌都也在近几年开始举办有关茶马文化的文艺展演、体育活动、经贸洽谈、商贸展销、文化、旅游论坛等活动。当大众喜闻乐见这些文化活动的普及即普遍的同时,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是否一个文化,要由它的商品属性来带动其文化属性的加强?如果今天茶马古道没有出名,那这些活动是否就不会存在?我们对于历史的考究是为了追寻和保留还是只为了发掘其中的经济利益?虽然究其结果都是发扬我们的历史文化,却在过程中丢失了那颗追寻历史的心,实属遗憾。
四、结论
茶马古道作为一条经济贸易的线路,对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以及民族团结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滇藏道跨越千山万水风景盎然,更是汇聚着血脉和心力的历史之路。然而自茶马古道被放在大众视野下到今天,有关于茶马古道的地方对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一系列动态引起我们的反思,对于文化的保护难道不应该更主动一点吗?
①:引用自:《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张永国(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图分类号:K29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738(2006)02-0034-07)
②本文参考文献《茶马古道——因茶而生的文明走廊》张丽丽ConfuciusInstituteReporter,ZhangLili
说古论今TRANSCENDINGTIMES
孔子学院总第27期2013年7月第4期
③本文参考文献《茶马古道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功能》任新建〔中图分类号〕K92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08)-0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