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韦庄《菩萨蛮》有感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好”。现代唐圭璋曾在《唐宋词解释》中说:“语虽决绝,而意实伤痛”“尽”字中有对江南的无限赞美,婉转的说到自己有乡不能回,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强颜作欢快语,怕肠断,肠亦断矣。韦词可谓清秀绝伦。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写春水比碧天还碧。既以水写天,又以天写水。写出水和天相接的特点,水面广,天空阔,更显水天一色,空间感十足,景色也立体起来,更加空灵。船用“画”来形容,表现出对船的喜爱,如“兰舟”的“兰”字,皆有美化的意味。“听雨眠”既可以说它更显空灵,寂静的味道在里面,勾勒出了天地之宏,却独有我一人,一船一世界,尽显空灵。它通过意境来加以烘托。在我看来“听雨眠”这一动作也极具童真。小时候,窗外常常下大雨,而我在床上听着大雨声,渐渐睡去,鼻尖是泥土和树叶雨后混杂的清新味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小美好。更为景致添了一种浪漫美。
曹植曾这样写美女“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还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渺兮。”而本诗却是这样写的“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对美女描写得十分清晰,人似月可见其特征,脸很圆,且光彩照人,皓腕说明肤色白。可以说江南景美人也美。逢人便能听见夸赞之词。同时诗中语气词也很多,比如“莫、须”等。更显其无奈和惋惜。江南越好,越反衬出有乡不能回的忧愁,这是他乡避乱人永远也摆不平的思乡之情。
韦词色泽疏淡,抒情明朗,意向疏朗。他也是晚唐著名的花间词派词人,足迹踏遍整个长江以南,从浙西到姑苏,湖州、杭州,从桐庐到睦州、江西、婺州,在漂泊游历中兼探访友人,浏览名胜。他曾因战乱,寄居江南十年,江南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这故居的十年,成了韦庄人生中重要的历程,也改变了他的词风,变得更加婉转清丽。其生活的时代正是晚唐走向灭亡,五代十国大分裂的时期。他是韦应物的四世孙,家族到他这一辈已经没落。而他本人也是大器晚成,六十岁时考上进士,他做梦都没想到,让他走上事业巅峰的却不是晚唐故国,却是蜀国。曾有传言,年轻时游历江南,晚年必成它的俘虏。诗人也正是这样,在四处避难之时,却想到江南,这样一个人美,景美,酒更美的地方,却只有江南这样一个能令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人生的漂泊,一些因缘际遇、一些磨难的岁月能把人推向更远的地方。韦庄的诗中有烟雨江南,却是晚唐的江南,是回不去的江南,回不去的故国。这成了他精神的沃土,他的人生阅历也使他的诗词更加沉郁、厚重,更加美丽。这也正印证了——美丽的事物从来也不会,也不肯为谁停留。
《菩萨蛮》中的感情很真挚,所以,他的诗离我们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