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从诗经到唐词,时空不停转换,首首经典唱起,每个时代必有每个时代的绝唱.带给领略的人一种光怪陆离感。仿佛是到各个时空去旅行一样,不一样的建筑,不一样的人文景致、风情。课程一共十五章,四十四节,清晰地有层次地把古代精神层面的东西呈现在我的前面。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带来的最直接的是一种典雅的,华丽的或清淡的文学的欣赏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各种艺术价值和风格,时而注重华而不实,时而务实,注重针砭时弊,不作无病之呻吟。或者开辟一种新的风格。这都是文人在文学上努力探索,力求创新的精神文明宝藏。以及各种手法,如赋比兴。文章非常注重借鉴。借鉴也是一门艺术,虽然在现在看来很普通,但是在当时,看来很重大的一些突破成果,很难去体会和想像。这也造成了学习上的难点。经典和我们有一定的距离,有门槛。我在自己的写作中也有意去学习各种写法和技巧。去引用来增加自己文学性写作的历史感、文学价值。
另外,除了最直接,我也觉得最重要的是文学素养,以诗词为载体而传达的一种人文的东西。通过一首诗,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时代背景,当时文人在精神上的困惑和自己对人生的一些思考,其中有一些放在今天也具有时代价值。那就是一些人文的东西,很能影响我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观点和态度。这种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悄无声息中进行的,是主动不是被动。举个例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辛夷坞》这首诗,“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不管怎样我都觉得它戳到了我的泪点。不管有没有人欣赏,木芙蓉花确实开过,又谢了。叙述了一件很残忍的事情,很凄美的道出了无数“王维”心中的一生所痛,但作者对待“结果”的态度又很给人以启发。很多人觉得诗词没有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质用处。但我觉得它就像一个椅子,给人心灵上的安慰,这就够了。
在课程的学习上,我也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比如有很多知识忘了后,没有及时去重拾。对于学习难点我也没有主动去寻求帮助去解决。没有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课程设置也很合理,能让我很好去跟上,获得更多的启发。作业也适量,既能让我从中的到训练,又不让我有负担而达不到效果。在以后的学习上我要更主动,有自己的框架、结构。另外应该打开自己的视野。增加课外阅读量。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