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创作者中的异类:无私的杜甫

作者:蔡清源
主要内容     

长久以来,有一连串的疑惑持续地困扰着我:自开国以来,泱泱华夏,悠悠数十载,那么多中文系、汉语言的学生都去干什么了?为什么如今活跃于文坛的、不断耕耘创作的,多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作家队伍?那么多的学者文人为什么都不参与到创作当中去呢?在对杜甫的学习和深入了解后,我似乎窥见一点答案:因为他们作为研究者,是无私的;而创作者,多是自私的。

一个怀有私欲的人,是绝不可能在汉语言这样的领域取得建树的。自私的人,怎能允许将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怎能愿意将自己的笔墨尽数倾注给一个早已作古的前人?无论在生活上如何,绝大多数的创作者在创作上,都是自私的。他们更愿意关注、发掘自身思想的光点,更愿意将所观察、所感知的事物烙上自己的痕迹,这是创作者的共性。无私的牺牲可以增进自身的学术水准,却会无可避免地对创作造成损害。这份面对自我的自私,也正是学者与创作者之间的关隘。

然而杜甫是不同的,正如他的精神向导李白一般。物以稀为贵,他和李白在创作者中是如此另类,两者仿佛一壁天堑的两极。李白的另类,在于他身处创作者中的绝对自私。自私往往意味着拒绝同化,而李白,正是完全无法被同化的那个人。他的立锥之处,不允许有第二个人驻足,他是遗世独立的谪仙人。而杜甫的另类,在于他作为一个创作者,却拥有足够的无私。一个过于无私的人,必将落入现实的窠臼。他会更关注眼下的生活、当前的文化,而非自身的精神升华。杜甫也恰是这样,他的无私使他被社会所同化,他的笔触一直耽溺于他的时代。他所关注的可能与一个农民所关注的没有任何差别,他为整个时代献祭了他才华横溢的视角,他为整个时代牺牲了他少年时一览众山小的梦。但神奇的是,这份无私,却并未损害他的创作,反倒成为他的助力。他是渺小的,但他为这个时代发声,所以时代馈赠他以伟大。所以我的认知是:杜甫不是一个伟大的创作者,他是一个伟大的记录者。李白在任何时代,都是李白;但杜甫,只能活在他的年代。

有人认为,杜甫作为一个诗人,对自己进行了一种“儒家”式的突围。这是我所不能认同的。这样的观点,是时隔千年的一次主观臆测。这种对作者思想生活的盲目定性,不亚于一场意淫。突围是什么?突围意味着放弃,有舍才有得。为将者,不舍兵卒、不弃袍泽,何以突围?为士者,不改初衷,不舍初心,何以突围?杜甫舍弃了什么,才能从悲痛、灰暗、不公中突围呢?他难道舍弃了他对痛苦的感知吗?一个感知不到痛苦的杜甫,必然只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抹微尘。他正因痛苦,才称伟大。而只要他能感受痛苦,他便没能突围。世界上有真正的突围者吗?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从一个圈子中挣脱,又必将落入新的罗网,周而复始。只要人类一日不能回答“无限”这一命题,那么真正的突围者也必然不存在。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