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菊与刀》
一、引言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一手造就了一场世界大战,另一手造就了二战后世界最大的经济奇迹。战争中的日本为什么要扮演令人发指的侵略者?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成为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后,又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当今经济衰退、政局混乱的日本,是否还秉持大国情怀……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菊与刀中得到解答。
(一)作者:鲁斯·本尼迪克特
出版时间:1945年
(二)出版国家:美国
(三)“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栏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民族性格。既抓住了日本文化细致的地方,又将它置于东方文化与太平洋岛屿文化的人类文化学视野里。时至今日,她被公认为历史上最懂日本人的作者,这本书被公认为史上描写日本文化的第一书。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二、本论
(一)目录
第一章任务——研究日本
第二章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各得其所
第四章明治维新
第五章历史和社会的负债者
第六章报恩之万一
第七章“最难承受的情理”
第八章洗刷污名
第九章人的感官世界
第十章道德困境
第十一章自我修养
第十二章儿童学习
第十三章投降以来的日本人
结构
1、提出问题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第一、二章)
2、基本观点(第三、四章)
3、有关日本文化核心内容的论述(第五至九章)
4、总结日本文化、日本人性格的特征并剖析形成原因(第十至十二章)
5、补充论述及对于未来出路的探索(第十三章)
(二)同类书目:《哈佛日本文明简史》
《武士道》
《日本论》
(三)第三章、第四章是全书的基本观点。它指出,日本所依赖的基础是秩序与等级制,与西方所信赖的自由与平等的观念截然不同。日本人对他们的世界的规范始终指向等级制,各就其位,其本质便是等级制的意识,它要求人们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在不同的生活范围内,遵循规则,不可越雷池一步。由此,衍生出了日本文化特征,即社会凌驾于个人之上,要求个人遵循社会的规则,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在看待国际问题与国内关系上日本人同样采用了等级制的眼光,在天皇诏书中阐述的“万邦各就其位,兆民悉乐其业”的理念,即反映了日本希望成为世界霸主的欲望,他们不甘成为他国的从属,希望突破原有的世界框架,建立起新的等级制下的世界体系,而让日本成为这一新体系的核心。
作者由剖析日本家庭之内的等级制开始,扩展到其日常生活中的等级制意识。
第四章从明治维新的背景谈起,涉及当时的政治环境与人们对这场运动的认识。而后深入剖析明治维新的措施,从政治、宗教、经济三个方面揭示其中所体现的等级森严、各就其位的观念,以等级制将人们纳入其中。作者说:“无论是政治还是宗教还是经济,在所有活动领域,明治政治家们都按照各就其位的原则,在国家和国民之间分派职责。”最后作者写到日本在输出“安全”公式这一行为上所遭遇的失败,指出等级制意识只是日本这样一个特定社会中的产物,在其中形成并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是人们都遵循这一原则。但这不适合于别的地方的人们,日本人的想当然的想法使他们最终遭遇了惨败。
(四)评价
本尼迪克特在世界大战的大环境下,虽然从未到过日本,但写出了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日本学”的第一书。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用它改造日本,80年代世界用它分析日本,21世纪中国用它认识与重新发现日本。
三、结论
日本之所以能够在战后迅速崛起就是因为他们极强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制度带来的国民的自制力,以及对教育重视。
四、参考文献
豆瓣网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