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咏蟹

作者:赤雀
主要内容     

或许是因为在沉沉天幕下沐凉雨而归,或许是残蝉衰弱的哀鸣渐行渐远,几乎是一夜之间,我意识到——秋来了。云卷云舒,风起风止,大千世界之景本是无情,只是人们无端加上了自身情感,引出许多无谓愁绪。我自然也不能免俗,便在这个季节默默开始思念起家乡,思念起这个时节家乡的蟹。

中国人食用螃蟹的历史不可谓不久远,距今5000多年,我的家乡太湖流域良渚文化、上海地区崧泽文化的遗址里就发现大量的蟹壳。不过如今倍受追捧的大闸蟹,则是学名中华绒螯蟹的河蟹。螃蟹多生长在湖河地区,在历经多次蜕壳后,于中秋节前后成熟,爱好吃蟹的人类们也迎来了一场盛大的狂欢。

八月母蟹肥,九月公蟹壮。蟹的做法很多,但最能保证其原汁原味的方法当然是清蒸。将五花大绑的河蟹置于架上,待水汽将它蒸熟,一丝精华都未泄露。讲究的人家还会用细竹篾来盛放螃蟹,出锅后更有一股淡淡清香。等不及红彤彤的螃蟹冷却就急忙解开绳子,如同娇羞美人半遮半掩。引人蠢蠢欲动。将四对蟹脚与一对蟹鳌依次拆下,揭开外壳,饱满而鲜白的肉呼之欲出。河蟹的味道之鲜美,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蟹黄蟹膏。蟹黄鲜艳欲滴,从两边掰开尚有油脂流动;蟹膏晶莹细腻,含于口中唇齿留香。食客们不禁化身饕餮,贪婪地吸吮其中汁液,感受螃蟹肌肉纤维丝丝分离又融化的美好触感。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都将吃秋蟹视为风雅之事。李白《月下独酌》云:“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丰子恺在他的散文《忆儿时》中曾回忆儿时吃螃蟹的记忆“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蟹脐里的肉怎样剔出,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一对雄蟹的大脚钳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他吃蟹便将里边的肉剔地干干净净一丝不剩,是还能拼成一只完完整整的空壳蟹。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也曾为湘云举办“螃蟹宴”,众人赏菊、品蟹、吟诗,好不快活,宝钗的一首诗则以螃蟹为喻,内含暗讽之意,夺得头筹,为螃蟹宴平添了几分奢豪之家的书卷气息: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顺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螃蟹虽味道鲜美,其坚硬的盔甲和复杂结构却让许多人束手无策。因此江南苏州地区的食客们设计了著名的“蟹八件”。原本蟹八件是为了食客们更方便舒适地食用螃蟹,后来逐渐变成了风靡豪门贵族,彰显礼仪教养,文化底蕴的一种方式。当时许多人都会专门学习如何使用蟹八件,熟练后动作行云流水,优雅自然,赏心悦目。而贵族在女儿出嫁时,一套材质高档的蟹八件也被视为长面子的嫁妆。不过,平民阶层没有这些规矩,自然是怎么喜欢怎么吃。如今,现代人对花半小时拆一只蟹也是敬谢不敏。

我自幼家住江南,太湖岸边。每至秋风起,父亲都会挑回数只正宗肥美的太湖大闸蟹,母亲将它们洗刷干净去除泥沙后,放于锅中蒸熟。螃蟹性寒,多吃伤胃,因此母亲常常会泡一杯姜汤督促我喝下暖胃,吃蟹时蘸的醋也会放入姜丝搅拌。父亲嗜酒,吃蟹时温一壶绍兴黄酒,挑一筷蟹肉,饮一口黄酒,即暖胃,又怡情。中秋之夜,一家人围坐在桌旁,赏月、品蟹、谈天。那时候除了螃蟹,还有家乡刚刚从河底捞起的新鲜菱角,鲜白生脆,嫩地可以掐出水,带着淡淡清甜。或是配一只嘉兴肉粽,一块绍兴梅干菜烧饼,既能尝鲜,又可以饱腹。人生乐事莫过于此。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就让惆怅乡思,随螃蟹的鲜香,飘香远方的家乡。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