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早期生平研究
严歌苓在现当代女作家当中,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她是一位美籍华人,21世纪著名的中文,英文作家。因为从小的经历,导致她的性格也非常的争强好胜,从她四岁的时候开始,便有了第一次对中国社会的人情冷暖的认知,通过观看诗会,体会到了高高在上时被人尊崇的感觉。幼时的她非常羡慕著名的诗人和作家,也由此决定以后不再做一个平凡的人。
严歌苓的父亲萧马对她后来的文章创作有非常大的影响。严歌苓的父亲经历过文革,受到当时社会的压迫,文采没有办法展现出来。甚至在文革过后,严歌苓父亲所谓的文人朋友也都尽情地压榨着他的作品,以至于萧马在晚年的时候才得以出名。严歌苓因为父亲的遭遇而受了深深的刺激。她为父亲的经历感到不幸,在28岁创作的散文《一天的断想》当中也曾提到过:“我从童年,少年,直到如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摆脱做一个平凡的人。”同时,因为严歌苓的父亲在事业上的不顺,所以他更注重子女的教育,与严歌苓的关系也更密切,严歌苓曾说过:“在我的父亲去世之后,再也没有能够这样懂我作品的人了。”
而相对于严歌苓的“慈父”,她的母亲则是“严母”。严歌苓的亲生母亲是贾琳,但令人遗憾的是贾琳并没有多少的档案记录,世人对她也没有多少了解。而现在唯一能够知道的是,严歌苓所写的《一个女人的史诗》中的女主角田苏菲就是以她母亲作为原型来进行创作的。她的母亲一生爱萧马爱得深沉,以至于对子女的关心较少,甚至愿意节衣缩食给萧马做油炸小鱼,而坚决不允许子女吃。由此,相对于萧马来说,贾琳算是一个严母。严歌苓父亲和母亲的性格几乎塑造了他创作的绝大部分作品的人物形象。严歌苓创作的几乎全部女性主人公均有一种博爱的品格,对任何人都不具有攻击性。这种品格,应当一部分的得益于其家庭氛围。而在严歌苓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一个孤傲荒诞又受压抑的父亲形象。
总的来说,严歌苓还是一个自立而又坚强的女人。她渴望名利,渴望成功,绝不屈就。虽然这也是她和她的第一任丈夫李克威离婚的主要原因。我对她感到由衷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