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读《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感

作者:周洁
主要内容

读《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感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是一本囊括1949--1978、1978一1989、及90年代以后的三个时间段的一本文学史著作。其中详细讲述了民间文化,战争文学,民族文学,社会矛盾等等极具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的文化。

本书突出的特点是对具体作品的把握和理解,文学史知识被压缩到最低限度,时代背景和文学背景都只在具体创作发生直接关系时才做简要介绍。陈思和创造性的以作品构成章节。每章分四节,第一节概括时代背景,后三节全部用来分析作品,纵观全书,作者有选择的放弃了“史”的眼光,而努力试图去亲近文本本身。

除此之外,陈思和也为不同阅读人群提出了不同的解读方式,并指出了本书的几个关键词:“多层面”、“潜在写作”、“民间文化形态”、“民间隐形结构”、“民间的理想主义”,“共名与无名”。其中“潜在写作”能极大的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学特征,当时因为种种历史原因而不能公开发表的作品,新的文学资源极大地改变了当代文学史的面貌,给文学史注入了生机,显示了一个时代里的多层次精神现象。同一时代的潜在写作,给了文学作品更多意义的诠释。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造成了极其深远的破坏性影响。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以文学艺术作为首要的批判领域,知识分子受到了严重摧残,在这样一个高度政治化的文艺创作背景下,公开出版的文学呈现枯竭、荒芜、畸形发展的局面。知识分子的文化传统被摧毁后,以破碎的方式隐遁于民间。一些作家进行着精英式的悲壮反抗,一些作家进行着秘密创作。尽管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因为他们的潜在写作,传统文学创作仍然迸发着生机与活力。如杨沫的《自白——我的日记》真实的记录了时代的残酷以及知识分子的真实心态。潜在文学找回了作为人文知识分子最重要的传统,扭转了“政治迷失”、重建了“人文写作”。

陈思和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知识分子的梦想史、奋斗史和血泪史,文革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血泪史,他们在高压、畸形的创作环境中苦苦挣扎。而改革开放政策下社会与文学的责任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奋斗史。在改革开放下,知识分子重新看到了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改革文学”是中国人打碎精神迷梦之后的产物,他们宣传改革的必然,批判社会的腐败。在经历一个动荡年代后,他们重新掌握了话语权,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命运。

知识分子的话语是一个时代的脉络,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发展水平总之,在这个五十年的文学史中,作者细致的为我们分析了战争文化规范、和平建设时期新的文化规范以及"无名"时代的文化多元状态。细细品来,所得甚多,三言两语不能表达,仅表达一两点看法。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