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句大家都能耳熟能详的古诗,出自于我国的文学经典名著《红楼梦》,这里,作者诉说了他难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被理解的曲恋。《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这篇文学巨作在无数中国人心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那一个个生动活跃在纸上的经典形象,有娇弱不禁风的林黛玉,有温柔娴静的薛宝钗,有行为乖张的贾宝玉,也有性格泼辣的晴雯……这些生动无比的形象无一不让我们被这部伟大的小说而震撼。
说道生动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总共创造了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732人,没有称谓的243人,其中还有梦中梦,大小梦共写了32个。如此庞大的人物数量,还有那极其复杂的人物关系,不是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呕心沥血字字珠玑十多年久,能有什么人能够创作出这么宏大的世界?《红楼梦》中的情节描写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生动,丰富,复杂,逼真而有味道。里面大事件和大波澜都描写得非常出色,故事在进行,人物性格在显现,洋溢着生活的兴味,揭露了生活的秘密。它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继承发展了前代优秀小说的传统,《红楼梦》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它“放射着强烈的诗和理想的光辉”。
最让我对曹雪芹崇拜震撼的,就数那数不胜数的诗歌了。曹雪芹一个人,就能够创造出大观园内十几二十个人物角色的不同诗歌特色,例如林黛玉的娇气犀利,薛宝钗的大家风范,甚至还有香菱初学诗时的生涩不熟……这些美丽的诗词散发着人性自然的光辉,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同金子一样永远发着亮光,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来共同观摩考察,挖掘出更多美丽的部分。
可是遗憾的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未完成的时候驾鹤西去,以至于只写了八十回合就戛然而止,后四十回合乃是清代高鹗根据前八十回合中所埋下的伏笔或者开头的十二金钗判词中得出灵感,推断出《红楼梦》大观园中各个女眷的最终结局。在《百家讲坛》的《刘心武讲红楼梦》中曾经提到,妙玉位于十二金钗正册第五位,但在前八十话中并未见其太多踪影,而在高鹗续写的后四十话中也未能将妙玉大展风采。很难想象,若是曹雪芹先生还在,把自己的想法全写出来,这个钟灵毓秀的姑娘在后文中会呈现什么样的面貌,什么样的风采。
《红楼梦》里确实有许多的谜团等着近现代的学者来探讨研究。在十八世纪,有一些学者们开始了对于《红楼梦》的研究,这一研究跨越心理学,哲学,药学多个领域。而在近现代,我国很多所大学都开设了红学研究会,著名的红学研究家有周汝昌,鲁迅,胡适,王国维等人,而当代红学研究则以刘心武为代表。学者专家们前仆后继,为着《红楼梦》里留下的谜题,做着深入的探讨与挖掘。其中最为扑朔迷离的问题便是秦可卿的身世之谜了,因为在小说中,秦可卿是一位抱养来的女婴,这样的身份不足以让贾母这等看重封建礼教的人这般满意上心。而且《红楼梦》的故事背景参考于曹雪芹自己家庭的故事,足以让人怀疑秦可卿的身份是否影射当时的政治问题。
后世的人对这部文学巨作的评价也如星辰一样数不胜数,鲁迅大师评价到:“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王国维说的:“《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都表达了后世众人对《红楼梦》这部文学巨作的深沉的爱。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巨作,它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无逊色,我们相信,在以后的以后,这部文学巨作一定会在后世永远的流传,不失任何魅力地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