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闻一多中华书局2009年5月出版
(二)出版国家:中国。总体影响:《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其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报章杂志上,后来汇编成册。书中内容涉及类书与诗的优劣,宫体诗的堕落与自赎、文章体裁、著名诗人、诗人年谱以及诗歌的翻译等多方面的内容,故名之曰杂论。这本小书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角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对唐朝一些著名的诗人“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分析。文章论述精辟,引用的诗歌皆具有代表性;语言生动形象,兼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引人入胜,读来颇为惬意。与传统的学术研究相比,本书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因此能够多所创见。作为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诗研究中的历史地位在今天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同时,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学者仍然富有启迪。
二.本论
(一)内容:目录:
类书与诗
宫体诗的自赎
四杰
孟浩然(六八九——七四○)
贾岛(七七九——八四三)
少陵先生年谱会笺
岑嘉州系年考证
杜甫
英译李太白诗
附录一
陈子昂(六六一——七○二)
唐诗要略
诗的唐朝
唐诗校读法举例
附录二
闻一多先生说唐诗(郑临川笔录)
(二)扩展阅读:《唐诗艺术讲演录》《词学十讲》《楚辞校补》《唐宋词通论》《古典新意》
(三)学术观点:对唐代文学研究的迅速进展,要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建国以前,我们的一些前辈们对唐代文学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我们应当特别提到闻一多先生及郑振铎、罗根泽、李嘉言等已故老一辈学者。但唐代文学研究真正沿着正确的方向,有计划地进行,并作出较大的成绩的,是建国以后,特别是近七、八年以来。对这些年来唐代文学研究的突出进展,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填补了不少空白,尤其是注意到了对某一历史时期文学加以综合的考虑和概括,力图从中探求文学发展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是研究水平提高的明显的标志。如初唐文学,高宗武则天时期反六朝余风的斗争,大历时期文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南北文风的异同),贞元、元和时期的文学革新,古文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晚唐文学,等等。
第二,拓展了研究领域,这些年来发展了不少与唐代文学关系密切的边缘科学研究,不少研究者注意到文学与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门类的比较研究,有些论著以文学为中心而扩展到对佛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科举制度以及社会风尚的研究,扩大了学术领地,也深化了对文学特征的认识。为传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科学日趋综合化的新动向。
第三,对作家作品的考订更加细致精确。过去的唐代文学研究很多停留在名作名句的欣赏上,而对于材料的掌握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因此难免有些论断建立在不确切或错误的材料基础上。这些年来情况有很大的改变。对作家生平事迹的考订,对作品写作年代、真伪存佚的辨析。其细密确切,已远超前人,不仅是对大作家,即使二三流作家,也都有详尽的考析。这方面的基本情况是好的,它表明了我们不少研究者在踏踏实实地工作,努力使我们的理论研究基础更加紥实牢靠。
第四,对诗歌艺术性分析的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词句欣赏的范围,而是从整体的审美要求出发,对思想和艺术作统一的探讨,并且注意到与其他艺术样式的比较,与外国文学的比较。
四.评价: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学者,革命家,热爱工作,持之以恒,默默无闻,热爱工作,持之以恒,默默无闻,言论与行动一致,是一位伟大的民主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