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是我们从小到大都未曾接触过的一门课,甚至听都没听说过。
未来到锦城前,便看过锦城图书馆后那一大片向日葵地,美的让人窒息,当时心里不由得感叹,这个学校绿化那么高端的吗?这可是一片花海,哪个学校愿意付出那么多财力、物力来打造一片花海?来到锦城后才知道,创造这片花海的主力军是学生农场。我们的劳动教育课也是由农场的成员来带领我们展开一系列工作。
初来乍到,我们作为大一新生对劳动教育课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我们要来学习种地、除草?于是牛老师以及助教们都非常耐心的告诉我们,我们来到这儿并不是为了掌握如何种地、怎样除草的技巧,也并不是一定要监督我们完成多大的工作量,而是让我们体验与感受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让我们明白,大学的生活很丰富,学习并不是全部,我们也应多与大自然接触,感受在劳动的过程中,与同学们一起在田野间辛勤劳作的快乐以及愉悦的氛围。
身为锦城的一份子,不在农场留下自己的足迹,都枉为锦城学子。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于2006提出将劳动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这片农场已经凝结了一届又一届学子的辛勤劳动,结出过一次又一次的劳动结晶。是什么能让这份劳动的传统延续至今十几年呢?除了一开始由学校硬性规定,我认为更因为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学校的一种传承,成为学校的一种信念。这份信念是经过十几年的积淀才慢慢形成的,使得每一位锦城学子养成勤劳刻苦、不骄不躁的品质。这是一份人人都必须拥有的信念,只有当每个人心里真正的认可与敬仰,这份传统才能真真正正的被传承下去,劳动教育课才能更加顺利、更加有意义的开展下去。因为,用心做事才能做的更好,才更加的有意义。
这片学生农场是劳动教育课的重要实践基地,十一年来,无数学子在此处挥洒了汗水,这可能是我们一生中的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或许在此处我们有过不愉快、有过抱怨的情绪,但那终将会成为我们一生中宝贵而难忘的回忆。我们会记得的是曾经与同窗一起锄地的酣畅淋漓,曾经与伙伴一起除草的欢声笑语。虽然这学期劳动教育课已经接近尾声,但辛勤劳动的刻苦精神已在我们心中永铸。在未来,还有着太多的“劳动作业”在等着我们去完成,我们要用辛勤刻苦的精神为支撑来为这些“劳动作业”画上圆满的句号。
我们既身为锦城人,就更应该践行着锦城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动手、创造财富的历史品质。劳动教育课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劳动并非嘴上功夫,要想有所收获就应该脚踏实地的付出实际行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恍恍惚惚、颓废的混日子。青春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