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尔神话的地域特征研究
摘要:苏美尔文明是目前世界上所知道的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它植根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端。其构成的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主体,也深刻影响着这以后的巴比伦文明以及亚述文明,甚至影响了世界上的其他地区的古文明。本文将从其基本特征等来分析苏美尔神话的地域特征,进而推进分析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不同。
关键词:苏美尔;文明;神话;中西文明比较;地域特征
序论:曾经,谁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是极具争议的,尤其是在层出不穷的文明使得研究的学者们眼花缭乱之时,他们给出的答案也是大相径庭的。但是苏美尔文明却渐渐成为公认的答案。而在苏美尔文明中孕育的苏美尔神话也有了它的参考及研究的意义。那么苏美尔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苏美尔神话又是什么呢?苏美尔神话在地域上的特征又是什么呢?由此衍生出的中西文明的比较又是什么呢?这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苏美尔文明的基本特征
苏美尔(Sumer)这个名词源自地名,指两河流域冲积平原的南部区域。现在,我们应当对苏美尔文明做一个简单的界定:苏美尔文明是指公元前4500—前2000年左右在两河流域冲积平原南部兴起的古代文明,它跨越乌鲁克时代、早王朝时期、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及伊新第一王朝五个时代,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进入有史时代的第一个文明发展阶段。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苏美尔文明的基本要素逐渐形成并发展,苏美尔文明的自身特色也日益明晰。
苏美尔文明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原生性。这表现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构成要素大多在苏美尔文明早期就已经形成;其次,这些文明要素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辨,自成体系。乌鲁克是迄今为止两河流域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城市。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乌鲁克时代晚期(乌
鲁克四期,约公元前3500—前3200年),苏美尔城市布局已经具备了后来两河流域城市的基本雏形。城市的中心是神庙,城市主干道连接各个城门与神庙。在各个主干道两侧是民居。王宫出现的时间较晚,早期的王宫建筑与神庙相距较远,多数王宫靠近城门。
文字是苏美尔文明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乌鲁克时代晚期,图画文字开始出现,文字记录在神庙中发现,大多是账目记录。之后再晚一些(捷姆迭特纳色时期,约公元前3200—前2900年),这些图画文字发展成为楔形文字。文字产生并与印章一起用于国家管理、大型纪念性建筑出现、大型金属冶炼工场在国家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物化标志在考古遗址中被一一揭示,这预示着苏美尔文明的基本要素已经形成,以苏美尔国家为代表的古代两河流域国家初步形成,统治者、官僚机构、管理体系、社会等级划分、法律规定等国家统治和管理的基本要素已经一一齐备。
而在王权观念上,苏美尔王权及王权观念在公元前3千纪末期形成,其源头却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千纪的上半叶。在接近一千年的发展中,苏美尔王权观念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完善的过程。
二、苏美尔神话是什么
和古希腊神话一样,虽然众神是永生的,但并非全知全能,身上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性。他们也可以有妻儿,并形成一个组织完备、等级分明的天堂体系。神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等级的,等级也并非一成不变。苏美尔的各个城邦都有自己的保护神,众神的地位高低由他们的信徒所在的城邦政治军事实力的对比来决定。后来,各城邦走向联合,众神开始有了统一固定的神系。在闪米特人统治的时期,苏美尔的神灵们常常被赋予新的名字,苏美尔神话和巴比伦神话的关系就如同希腊神话与罗马神话的关系一样,是后者继承了前者,并有所发展。苏美尔神话中,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神话,例如创世神话、乐园神话、遭人神话。这一神话体系还持续深入地影响了古希腊罗马神话,这些驰名全球的神话经典,都能在古代的苏美尔找到他们的影子。
三、苏美尔神话在地域上的特征
苏美尔文明出现于两河流域冲积平原的南部区域。该地区在苏美尔文中被写做kengi(r),意思是“开化之地”,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古代居民也被称为苏美尔人。一般认为,这部分苏美尔人也是两河流域地区的外来民族,他们可能是后来出现在西亚地区的某个民族的一支,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成为两河流域冲积平原南部区域的主要居民。但是,也有否定苏美尔人是外来者的观点,主要证据是相关遗址和地层没有发现巨大进步或退步的迹象,也就是说没有发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迹象。但是人口的流动有可能是和平的迁徙过程,更有可能是长期和平渗透的过程,因此并不一定对迁徙目的地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根据语言学证据,居民成分必然发生过变化,这至少说明在当时当地确实存在文化融合现象,确实存在居住人口文化属性或民族属性的差异。
苏美尔人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最主要的创造者这一点是公认的。苏美尔人到达两河流域南部后,促进了当地文化发展,苏美尔人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民族特色,产生了民族的自我认同意识。
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城市的中心建立神殿,共周围是居住区,在其四周设置围墙。在这神殿,祭祀以天神为代表的诸神,崇拜多达米百位的大小神祇。这些苏美尔的诸神,在数世纪之后,被进入这一地区的阿卡德人大致照原样接受过去,一再用阿卡德语反复诵读同一个神的名字,并加以崇拜。但是,也有按苏美尔语的原名在闪族人的传统基础上进行崇拜的时候,还有把多神变成一神的情况,其关系是特别复杂和难以应付的。这种多神教因为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影响,这些大神们在赫梯的泥板文书中也有登场的时候。在苏美尔神话中,先有天父之神安和地母之神启,从这两个神又生出恩利尔。恩利尔后来成为尼普尔市的保护神,更进一步成为最高神,被闪族人称为贝尔(主的意思),受以崇拜,最后被巴比伦的主神马杜克所取代。
因而,苏美尔神话在地域上具有区域性,人文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
四、窥视该文明得中西文明之比较
地域特征与民族特征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也叫区域。其内涵主要有:
地域①地域具有一定的界限;②地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地域之间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③地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④地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地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地区。总体而言,地域是反应时空特点,经济社会文化特征的一个概念。
民族特征有以下两点:①指构成一个民族所应具备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4个基本特征。每一个基本特征都具有特定的内容,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民族自身形成发展中的原因,各种特征具体在每个民族中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②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因此,中国文明在此体现出的基本特征,类似地,西方文明亦是具备的。只是中西方文明本来在最初的意识形态上就差别极大,西方文明崇尚自由,虽然也崇尚神的存在,但渐渐地与自身发展不相违背,而中国文明渐渐就形成了一种阻碍(特指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在那时中国的经济等发展极为不利,甚至常常会有百姓饿死的状况。所以,其实两种文明说相似也相似,说不同也不同。只是我们需要去辩证看待古代的这些文明形态,因为不是所有的文明都是会对我们起到正确的作用的,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甄别文明中的好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一】刘健.苏美尔文明基本特征探析.外国问题研究,2016.06.30
【二】叶舒宪.苏美尔神话的原型意义.中文自学指导,1999-12-15
163010080董皎文学与传媒系广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