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中国文脉》读书随笔

作者:赵峻滔
主要内容

泱泱中华,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迥异于最终衰败了的世界其他三大古文明,蜿蜒曲折却又生机盎然地不断传承了下来。读过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一作后更为真切而兴奋地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文字里的深厚古意,那来自遥远的古代的一声声的陌生却又带着亲切的呼唤。

“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充鹏。”诚然,在当今时代,在网络信息化以及泛娱乐化的潮流推动下,文学的价值似乎被刻意的忽略甚至是涂改,纸质图书的日益衰落,网络文学电子图书的盛行似乎都隐隐显示出时代所风行,所崇尚的“快餐文化”的蓬勃发展。人们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取而代之的是网络语言,网络段子在人们之间广为传播。人们沉溺于“快”文化的享乐,也正把人们推向对传统文学,正式文学的疏远。短期看来,互联网效应,无可厚非。长期以来,则是一个民族,一类文化的文明存亡危机,抛却掉古意,我们究竟还能剩下几分自己?

余秋雨先生在书中提到:“有人说,对文学,应让人们自由取用,不要划分高低。这是典型的“文学民粹主义”,似是而非。就个人而言,不经过基本教育,何能自由取用?鼠目寸光,井蛙观天,恰恰违背了自由的本义;就整体而言,如果在精神文化上也不分高低,那就会失去民族的大道,人类的尊严,一切都将在众声喧哗中不可收拾。如果不分高低,只让每个时间和空间的民众自我取用,集体“海选”,那么,中国文学,能选得到那位流浪草泽、即将投水的屈原吗?能选的到那位受过酷刑,耻而握笔的司马迁吗?能选的到那位僻居荒村、艰苦躬耕的陶渊明吗?他们后来为民众知道,并非民众自己的行为。而且,知道了,也并不能体会他们的内涵。因此我敢断言,任何民粹主义的自由海选,即使再有人数,再有资金,也与优秀文学基本无关。这不是文学的悲哀,而是文学的高贵。”文学之所以可贵,文脉之所以传承厚重,正是因为它有高低之分,它区别于低级文化,快餐文化,它能真正让人感受到精神的重要,读一首奇诗妙诗,你会感慨于它的精妙,押韵之美,意境之美。读一本佳作,你会深深的进入书中的世界,感受到文字变换成脑海中的场景的无限可能,你会深深叹服于书中的感情,观点,并从中汲纳到能化为自己生活前进力量的东西。而这些,都是一个文化,一个根基为我们带来的福祉。我们需要去知道它的存在,并捍卫它。亦正如余秋雨先生所呼唤的:“在目前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领域,应该重启文脉之思,重开严选之风,重立古今坐标,重建普世范本。为此,应努力剥去浮华热闹,远离滔滔口水,进入深度探讨。选择自可不同,目标却是同归,那便是清理地基,搬开芜杂,集得高墙巨砖,寻获大础石柱,让出舒朗空间,洗净众人耳目,呼唤亘古伟步,期待天才再临。由此,中华文化的复兴,才有可能。”

在泛娱乐化的当今,作为网络传媒业的人才,在浮躁的世态下坚守住自己,坚守住根基,并为这个时代提出济世救民的“药方”,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我们,也都还在路上。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