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余华《第七天》读书随笔

作者:赵峻滔
主要内容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的一切工,安息了。”——《旧约》

诚然,古往今来人们最讳之莫及的莫过于死亡,死亡的词义为生命系统所有的本来的维持其存在(存活)属性的丧失且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终止。与生存正好相反,其在人们的心里一向以灰暗,阴沉,衰飒的形象出现,给人以恐惧。其实人们不是真的恐惧死亡,而是恐惧未知。恐惧那没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能给出答案的状态:是投胎转世?还是化作鬼魂游荡世间?亦或是…..永恒的虚无?我们永远无法找到答案,因而也从本能上恐惧死亡。也正因此,中国自古而来对于死亡的态度是逃避与恐惧的,如孔子所言“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可以很好的代表中国人对于死亡的观念及看法。

余华先生的《第七天》是一部荒诞魔幻主义小说,它讲述了主人公杨飞死亡后化作鬼魂在世上停留七日(即中国传统丧葬习俗里所称的“头七”)之间的所见所闻,全书目录仅七个章节,即“第一天”到“第七天”别具新意的设置所映射的每一天,是人活在世上的一种情感代表:亲情,爱情,友情,陌生相遇之间的情谊等等。向我们展露出了一种从未考虑过的视角:从死者的眼中看这个世界。当今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在信息爆炸的现状下当代诸多文学作品都以一种“天才”“奇才”非凡离奇的故事背景去展开叙述内容,以诸多魔幻小说为例,某种程度上谈得上是哗众取宠,同时也反映出在当今时代读者大众对于现实的恐惧厌倦以及内心的浮躁之气。余华先生另辟蹊径,从最底层,最朴实,甚至与生者都完全不产生关系的死者视角去观察这个社会,去观察人,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容易同时也是难能可贵的。它具体而微的从一个底层人的视角去仰视社会的诸多黑暗面:房价,社会关系,阶层,贫富差距,理想绞肉机等等,文末最后一段:“他惊讶地向我转过身来,疑惑的表情似乎是向我询问。我对他说,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他问:‘那是什么地方’我说:‘死无葬身之地’。”给读者带来一丝希望的同时又狠狠地用现实将它碾碎,最后一次给人心灵以强大的激荡,也正因如此,才让读者在读完书后久久仍然在思考如今社会的问题,余华先生无疑是以这种较为极端的写作方法来针砭时弊,唤醒人们对于当今时代的认知与思考。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