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屋檐下的老城市
从小以来,一直对老房子有种偏执的热爱。喜欢旧的感觉,喜欢有人烟味的地方,喜欢小巷子,喜欢老弄堂,喜欢门口卖花椒的大妈,喜欢楼下搓麻将的的大妈们。
追溯儿时起,最开始的记忆就是始于那条又深又长的巷子里,那是我成长的地方,从三岁到八岁,懵懵懂懂的孩童时期都是在那条巷子里度过。一条巷子隔开了我们与外面,外面的世界车水马龙,这头的我们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青石板,红瓦房,缠绵雨,思乡情。
我对老房子的喜爱并从那里扎根,生根蒂固。我想这也算是一种所谓的乡愁吧。我似乎也能明白那些游子们对于家乡的思恋。
我小时候的成都,发达的还不快。你可以在市中心去寻找,去观察到属于这个城市的特色。那时候的巷子里是各色卖早点的商贩们,蛋烘糕也只卖五角一个,而现在那条巷子早已支离破碎,连最普通的蛋烘糕在太古里也要卖成五六元一个。那时候的包家巷还有九医院,还有各色各类的老房子,旧居民楼;而现在的九医院也换址了,到了成飞大道改名为妇女儿童医院,那些居民楼也连继遭拆迁。而我也日夜思恋的家,那条又长又深的巷子也早就拆迁了,曾经守车的大爷,门口卖五花大料的大妈,和我整天疯闹赛跑的孩子们都消失了,他们各散一方,他们渐渐没入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不见踪影。那属于我漫长幸福的孩提时代,就这么,哗啦一声,结束了。
成都的发展越来越快,春熙路人群越来越多,太古里慢慢的崛起。拆迁后的老房子盖上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人们行走的脚步越来越快,快要忘记了这个城市原来的特色。高速发展后的成都突然有一天发现他们的城市标记没有了,于是疯狂的去制造,于是宽窄巷子建起了,每次路过那里的时候看到全国各地前来游玩的人群,甚是可笑。作为一个小学就在它对面的人,亲眼见证了它的发展,那些老房子里面的人们被赶出去,房子们穿上新衣服摇身一变成古建筑。
你是否可以停下脚步去看看原来的老成都,去观察那些老建筑的魅力。
去成都的老巷子里面看看最原始味的生活,去街边的面棚吃一碗炸酱面,去人民公园的河边喝喝茶晒晒太阳,去小区仓库里搓搓机麻。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走到小酒馆门口,走到玉林路尽头,去跟我一起看看这个城市的变迁。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喜欢的一家店叫“别有”,它最近搬家了,座落在一条老巷子里,是繁华都市核心区唯一一处还能看到几十年前老成都样貌的地方。新的店和太古里只有三米距离,但这三米的距离需要一分钟才能走完,这三米和一分钟隔开了繁华与幽静。这里更是最破败的地方,即使一墙之隔的对面就是繁华世界的太古里,甚至偶尔能听到墙那边女孩儿的嬉笑声和不知哪个大牌的活动声。而这边,周围的邻居大部分是等待拆迁的老居民,笑呵呵地遛鸟打麻将,有爱吹牛的门卫大叔,有先天唐氏综合征却傻的可爱的小哥,也有已经得了老年痴呆的老人拄着拐杖对我呵呵笑。
写下这篇文章的目的是纪念这个老成都,是提醒忙碌的人们,稍稍停下你们的步伐去看看这个可爱的城市,这个经历了千年沧桑的城市,去观察他们独特的魅力,去体味老成都的魅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