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为什么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

作者:杨瑞
主要内容     

为什么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国的文化系统中,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伦理道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组成中的重中之重。

文化是什么,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即“自然的人化”就是文化。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小农自然经济的方式是由我国地形地势和历史发展决定的,小农经济属于是自然经济,就是以个体为单位,以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方式,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农业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是分散、封闭、落后、脆弱、保守,方式是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在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就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而也只有小农经济这种生产方式和特点适用于当时的农业发展甚至于现如今的一些偏远的地区。小农经济可以说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第一步,而这种农耕自然经济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小农经济最早产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列国竞雄,政治家们为了在激烈的对抗中去的生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制度改革,而这些改革无不与促进农耕经济有关。而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这种伦理关系得到扩充成为家长制,并上升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政治制度、包含农耕经济的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三者紧密相连,密不可分,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的核心就是伦理二字。

中国的传统美德可以说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是从古至今并仍将以蓬勃的生命力继续流传下去的。中华民族有着后人总结出的十大传统美德,分别是: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和勇毅力行。这十大传统美德分别从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以及人与群体的关系三个方面去整理、总结,加深对中国传统美德的了解程度,加强对中国传统美德的了解与传播。而对于传统美德的总结和认同就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伦理道德传统的关键。传统美德就已经是每个中国人所必备的一种素质,是牢牢地刻在中国人血液里、心里的一种文明的践行,是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那么作为能够反映中华民族道德上的文明进步、体现全人类道德文明所具有的长久思想价值的道德智慧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还不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吗?

中国的伦理思想体系主要由人伦关系原理、道德主体品格要求和人性的认同三方面构成,简而言之就是“人伦”、“人道”、“人性”三方面。

“礼”是中国文化人伦秩序与人伦原理的最集中的体现和概括,所以,中国伦理的秩序就是“礼”的秩序,“礼”的发展历程也代表着中国伦理的一个发展、改变。“礼”从出现到成为“天理”经历了四次转化,即经过西周的维新出现,经由孔子对其进行的伦理化、道德化的提升,再经由董仲舒将其转化为“三纲五常”大一统的封建礼教,最后经过新儒学将其转化神圣的、绝对的“天理”这四个过程。伦理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五伦”为例就发生了“亲亲”到“忠恕”再到“仁道”的转变,并且随着以“亲亲尊尊”为基础形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治秩序的过程中,伦理政治化了,政治也伦理化了,即伦理和政治形似一体,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就成为了“伦理政治”的基础。而且中国传统伦理植根于血缘亲情,而宗法制度就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这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完善、系统。无论是血缘关系还是家国一体都与伦理密切相关,而以血缘关系和家国一体为特点的社会政治结构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依赖、发展的核心,即伦理与文化也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

“人道”就是按照人伦之理为人、待人,挺立道德主题所形成的,其核心就是“仁”。“人道”认为人的人格或是存在的地位、意义是由血缘确定的,没有了血缘,人就没有了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也没有了自己的人格。所以,对于“人道”中关系的处理其实就是将家庭血缘之情进行一个推广,对社会,对大家广而告之。所以,对于存在在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与吃力过程是极富人情味的。再加上仁义礼智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对德性主义的追求,“人道”处于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中国式“人道”的完整结构:为人、待人、治人统一,这种完整结构即点明了中国自古以来对于国家或社会的治理的不变的观念,这种统一的背后所蕴含的人与人的关系角度、处理方法等道德价值也一直被中国传统道德所重视,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人性”就是中国伦理思想体系的基础。中国的“人性”思想其实就与孟子提出的性善论相差无几。虽然中国传统伦理认为人的社会政治地位有尊卑等级之别,但对道德人格而言则是平等的,换而言之就是成圣成贤全在个人,将对于修养道德的主动权和对于道德的权利交给个人去完成、履行,让人民对于道德从被动变为主动。“人性”还有一点就是要修身养性,向内探求。意思就是要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提高自己的素质涵养,并且要善于克己修身,反求诸己,成己成人,修己治人。其实质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当个体利益、现实利益与社会秩序、道德理想发生矛盾时要坚持对道德境界的坚持,从现在的社会看来就是当面对诸多矛盾时不能放弃自己心中一直坚守的道义。

人伦、人道、人性,从三方面对伦理进行了阐释,在阐释过程中其实不免发现在很多方面伦理和文化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就是伦理和文化在一些方面是等同的,再加上文化所依赖的社会结构与伦理的关系,所以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核心。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