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如何将生活过得艺术

作者:杨瑞
主要内容     

《生活的艺术》一书由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创作而成。这本书总共有十四个章节,总览全书会发现作者是在用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在对整本书进行阐述和诠释。林语堂先生在这本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兮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他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效仿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在这本书里,我看见了,也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在我看来是当代人特别需要的生活,这是一种淡然、悠闲却又不失奋斗的生活。我觉得现如今这个社会节奏太快,有时候我们好像都是被催促着往前走,身不由己地无法选择停下脚步来看看世界,享受生活,而是疲于奔波,疲于生活。林语堂先生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在于为疲惫的中国人寻找一条生活的艺术之路,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应该值得当代每一个中国人去阅读、思考。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部分里,林语堂先生将人类进步和历史变迁明确、理智、清晰的用一些机械公式来表达,并且用这些成分、程度来表示一些国家的民族性。在这些“准科学”的公式里主要有现实主义、梦想、幽默、敏感性四种成分,而每个国家的发展轨迹不同而导致的民族性的不同就由这四种成分的不同程度来表现了。其中,在林语堂先生看来,中国人就等于四份现实主义加一份梦想加三份幽默再加上三份敏感性。林语堂先生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现实化的民族,并且他们在生活类型或生活理想上似乎缺乏变迁性,但是中国人的敏感性是极强的,他们可以从月的阴晴圆缺、人的悲欢离合等现象领会到人生的哲学,将人与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之互通。中国自古以来流传至今的散文、诗歌和绘画等就是体现中国人极强敏感性的重要依据。在这里林语堂先生所说的四份现实主义并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悲观的态度,而是一种安于人生现状的态度,是一种认为“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求稳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居安思危”的想法,惧怕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恐惧于打破和平的现象。他们希望自己平稳的生活能够在自己手中掌握,只求安稳不求激进。所以这种态度就会导致他们更加惊慌于危害的到来,同时也会让他们更加明白当前平稳生活的来之不易,需要自己且行且珍惜。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对于我自身对于生活的态度有所启示,更让我对于整个世界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生活态度的不同充满好奇。我认为这本书是极其适合当代人去阅读的,更加适合我们这一代即将走向社会、即将进入自己生活的人去阅读、感受。我希望每一个阅读过本书的人都能从林语堂先生的字里行间以及书中所引用的一些人物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得到启发,让自己过上一种艺术的生活。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