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的一部分,对国家,对组织,对工作忠诚;对父母百分百的孝顺。从古至今,关于这两个字的事例能不住嘴的从白天说道黑夜,有那么多的人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我们阐述这个两个字。
但其实古时候的忠孝已于现在意义上的忠孝不同了。古代讲究三纲五常,讲究没有理由的忠诚,和无条件的孝顺。像“孔雀东南飞”里面的情侣,被家长生生拆散,为什么,就是因为愚孝,不愿反抗自己的双亲。要搁在现代,是发生不了这样的悲剧的。
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一天,曾参有了过失――锄草时,误伤了苗,他的父亲曾皙就拿着棍子打他。曾参没有逃走,站着挨打,结果被打休克了,过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曾参刚醒过来,就问父亲:"您受伤了没有?"鲁国人都赞扬曾参是个孝子。现在看来这是十分可笑的事情而在那时候,这就是民之所向。
我认为,孝顺是一个好的传统习俗,但是要理智孝顺。不要没有脑子的向着父母。现在的老人们,虽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道德低下,但是碰瓷等现象还是屡见不鲜,如果少些愚孝的子女,我觉得这样的事情会少一点的。
忠诚这件事,对于当下的我们,可能不太会有忠于国家这种选择的出现。但是终于工作还会有的。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忠诚,不要有什么间谍行为。像是窃取了项目信息后卖给下一任东家。这种事情不是不常见,一方面是违背道德的行为,还有一方面这是一种不可循环的方式。你卖了一次,你的信任程度就已经大打折扣,不仅是前任东家,现任公司也是对你持不信任态度。
忠诚与权势、利益等无关。对于职业的忠诚并不仅仅是为了从职业中获取某种利益,而且是将自己的工作当成信仰,将每一次任务当成使命,在现代社会,真正的忠诚更应该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缺少了充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使能够利用自身的职业技能获取一定的物质利益,可是在精神上,这样的人却最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