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二十二》观后感
这是一部纪录片,很沉重,很庄严,所以我只能用同样严肃的文字去将它表达出来。
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还是无意间在空间看到的,本着文科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敏感,我去微博上查了许多关于这部电影的资料信息,微博上的影评,每一条都深深触动着我的心,毫不夸张,我当时看着看着影评就哭了,于是,带着内心的这份触动,我决定去电影院看看这部排片极低纪录片。
影片的开始,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荒凉凄清的场景和一个曾经是“慰安妇”的老人的葬礼,这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沧桑、无声的历史。镜头慢慢拉开,那些悲凄的故事也随之展开......
那是抗日战争之前的事了,自1931年日本侵华,日本军队在中国犯下了桩桩件件让人咬牙切齿的罪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知给多少无辜人民带来了惨痛的悲剧,而其中就有着这样一群人,她们是当年日本人暴行的受害者也是见证者,她们被称作“慰安妇”。
在外面满身风雨,归来却是手足的冷眼相见。从中国古代开始,人们总是喜欢讨伐失贞的女人,所以古代那些失贞的女人被浸猪笼、被游街示众都被视为罪有应得,当然,现代的人们也同样如此。“慰安妇”被视为国耻的一部分,她们活下去的意义仿佛变成了指责日本人的“工具”。她们的生命好像也变得无足轻重,嘲讽、蔑视,二次伤害带来的伤痛可能比日本人给她们的痛苦更加深切,更加令人痛心。有些可怕的罪孽会给人心灵一种可怕的打击,甚至死亡也无法消除仇恨,获得解脱。活下来的人,明明不是她们自愿,却要承受流言蜚语和无数异样的目光,她们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无法诉说的绝望,有多少人能懂?
影片中老人们用不能再平淡的口气,说着当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轻松得就好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一样。这部纪录片格外的平静,平静得除了片尾曲之外,基本听不到一点点背景音乐声,能听到的,只有老人们静静的阐述,那段痛,没有人能为她们分担,她们心中的伤口也很大很深,可她们却没有控诉,没有指责,没有抱怨,有的,只是对现在平静生活的满足。她们安静平和,乐观向上地生活着,没有人需要什么伤痛和怜悯,她们就像小草一般,从黑暗中萌芽,在顽石中求生存,坚韧地破土而出,向往着阳光、美好。
“你们能来看阿婆,阿婆就已经很开心了啊。”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都已经这么老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
电影的末尾,依旧是那个老人的葬礼。生命就像泥土一样,被历史不断稀释,如尘埃一般散落在岁月的角落里,战火与哭嚎隐去,生命变得越发缓慢、安静。去看电影之前,其实是有点害怕看这部电影的,害怕难受,害怕痛苦,害怕流泪,可自始至终,我也没有哭,只是沉静,非常沉静。《二十二》就像导演所说,深情又克制,电影里老人的微笑比泪水更打动人,人会为死找各种理由,唯独活着,不需要理由。过去的已经过去,历史消散在岁月的长河之中,然而该铭记的,我们不会也不敢忘记。
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它,这比任何抱怨都要珍贵。愿她们在剩下的时光中被岁月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