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形容知青岁月是悲惨不幸的,但这并不是知青的全貌。知青岁月虽然艰苦,但同时也充满着青春与激昂,也让人感受浪漫让人得到磨练。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历练将会使他自己一辈子受益匪浅。回想当年的知青生活,条件艰苦,正是这样,才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在之后的生活中,凡是遇到挫折或是困难,都会想想在农村的经历,坚守和努力伴随着那些知青一路走来,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也相信有更多人赞同这个观点。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扶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017年8月17日消息,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近日由,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书,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立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也是国际社会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珍贵历史资料。用真实的历史故事讲述了习近平主席的亲身历练。让青年人了解习近平主席的年轻时代,更有利于现代年轻人铸造自己的人生世界观,所谓的正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现代年轻人学会不断向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负责将来担当为国为民的大任,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沐浴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光辉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口气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一书,对诗人艾青的这一名言有了更为触动灵魂的共鸣。这是一本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采访实录,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那段知青岁月里,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掏心窝子的一言一行,构成了当代青年官兵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部队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每名官兵都应当从中汲取营养,跟随青年习近平足迹找寻青春无悔的密码。
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无论是“黑帮子弟”的政治污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困境,或是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应,都没有让青年习近平放弃最初的理想。从40年前走出窑洞、北上求学的那天起,“为群众做实事”的理想信念就成为牵引青年习近平不断奋进、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这足以启示青年官兵,只有到艰苦环境中去,才能在实践锻炼中激发潜能、积累经验,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打牢成长的根基,像当年的习总书记一样,在基层历练、积累,铸就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