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在吃货成都的熏陶下,提到端午的第一印象除了粽子就是粽子,鲜肉的,豆沙的,卤肉的......我都觉得端午就是一个充满粽子味的节日,感觉如果在吃粽子的时候不是端午,那就不叫粽子了。后来上学后,懂事了,学会拒绝和选择诱惑后,才开始把粽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放假的天数上,数着日子还有多久才放端午,到后来才知道当时自以为懂事的那些日子是多么无聊。在懂事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知道了屈原知道了划龙舟,才真正意义上明白了端午的意义,虽然可能只是一种人们猜想的故事,但是却承载这中华人名这么多年一直秉持的一种祥和美好的生活的意愿。
在之后,妈妈有段时间闲着慌,以节约买端午礼盒的目的开始钻研怎么包粽子,那段时间,家里充斥着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沉香。我看着妈妈怎么把一大坨肉包进一个小小被粽叶包裹的三角漏斗中。在蒸熟后,我试着尝了尝,发现竟出奇的好吃,顿时对我妈充满了敬佩之情。但事情总会有一个厌烦期,终于在我吃腻和我妈觉得麻烦的心情中,粽叶又被我家尘封起来了,伴随着被尘封的还有对于妈妈牌粽子味道的记忆。现在妈妈时不时还会包点粽子,味道从来不变。
再提到端午另一习俗:划龙舟。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我听说每年的划龙舟比赛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去看过一次不是那么正宗的划龙舟比赛。河岸边,人如潮,欢声鼎沸;河面上,龙影跃动,观众的喊声和运动员的呼声汇成一遍,响彻云霄。参赛队员们用力把木桨向后划。紧接着,船慢慢地移动起来渐渐地,渐渐地,每条船都越来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来一丝波纹。因为现场气氛我也奋力加油着,尽管我都不知道我为哪一队而加油的。
年复一年,这样一种传统被延续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也在逐渐减弱。端午节和众多的中国传统佳节一样,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在我国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的积淀,从而赋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内涵。现在的我们应该为自己有这样的传统文化而自豪,民族文化也应该成为新时代我们引以为豪、为傲的民族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