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安仁古镇拾遗

作者:柏浅芷
主要内容

安仁信仰拾遗民间信仰与历史相辅相成。安仁自唐武德三年建成,坐落于今大邑一带,取“仁者安仁”之意。其历史悠久,民风纯朴,除了政府出面修缮的刘家公馆和街边古建筑,民间还自发保留了寺庙。这是我所见的为数不多的不靠寺庙、政府或企业支持,完全由当地民间所支持的庙子,而且供奉的神仙也和一般的寺庙不尽相同。

安仁未开发的街道安仁开发区一角安仁镇正在半双年展,热闹的活动街区和冷清的居民小街仿佛是两个世界。在居民生活的小街上,一早上开门的店不多,沿途有副食店,花鸟店,还有传统的裁缝铺、榨油铺、打铁铺和丧葬铺子,街上大多是老人和中年人,走走停停,或是坐在竹椅子上晒太阳,充满小镇祥和安宁的气息。

一路寻访安仁古镇的城隍庙,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来到一个面馆——和榨油铺相邻,和白铁铺相对。面馆的乐玉全老人和瞿贞玉老人招待了我们一行人。

城隍庙总览庙子就在面馆的后院里。老人们介绍说,政府和企业没有来修缮开发这里的意思,他们就自己去修缮和维持。每到初一十五或者其他重要的时间,他们会请法师来为他们带头作法,镇上的人会帮工做斋饭,烧香祈福和捐助善款。

城隍庙建于康熙年间,横梁柱子上刻了修建的日期和发善者的名字,伴随着这座庙子从当年的兴盛到如今的衰落。经历了历史的消磨和文革的摧残后没有被破坏殆尽,但时间留下的痕迹不容忽视,横梁、瓦片和承重柱子都还是有或多或少的问题。老人用当年施工余下的瓦片放上房顶,给墙上刷了水泥,打理好神像,收拾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大堂来供大家祭拜。以前这边有专用的瓦,是由城隍庙住持法号心智安置的,但现在多余的瓦没了,只能用新的瓦。据老人说,这些全部是靠他们的钱来做的,前前后后花了花几千。

庙子的香火很好,在不大的香火台上插满了香,神灵的台子上也有贡果。这里的人相信庙子是灵的。老人说,曾经这里被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后来废弃了就当是杂货间,这之后不知怎么的灶台总是不能生火,东西煮不熟,然后他们又把这里重新供起神像,就又可以照常生火,可见神明是在保佑家宅的吉祥平安。平时来这里祭拜的人很多,不止是这个镇子上的,还有从成都来的,从其他镇上来的,都是慕名而至。

城隍庙原本很大,有一个后院,还有钟楼,院子呈对称样式,有一个大门,是个标准的四合院建筑。现在后院没了,钟楼也没了,院子被拆得不对称去掉了大门。确实是不复往昔辉煌。

这里供奉东岳娘娘,城隍等带有民间色彩的神,不同于我们熟知的拜文殊院、梓潼庙或者青城山道馆,供奉大神大佛以求得智慧或致远之心,带着些许的花哨和功利。在我看来,这里拜城隍庙是一种很纯粹的信仰,城隍是鬼神世界的一城之主,道教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说他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保谷丰民足。安仁的城隍庙便是求平安求丰收,求阴间的太平的,是特别真诚的朴实的信仰。我觉得拍神像不好,于是先征求老人家的意见,老人家却很开朗,告诉我们直接拍就是,不用拘束。我依旧还是跪拜之后,像神道歉说明来意后再拿起相机。老人家看着神像说,希望能够得到支持,这样就能有钱给神像镀金身。

这天是农历10月22,正好是历史上这座城隍庙修建的日子,老人家们热情地招待了我们。乐老人在文革迫害之前曾是学生,他很认真地写下他的名字和电话,笔画有力,然后递给我。我与他们道别时他们说期待下次相会,我也觉得我下次应该再去拜访这个有点温馨的庙子。他们会友善地招待所有来拜访的人,正如他们一次次提起希望有人来修缮这里一样,我想他们会找所有的机会来让这里变得崭新庄重起来,回到康熙年间一样漂亮。

在当地还有一个故事是“清官亭”,对于清官亭的原本故事我问了许多位老人,说法大致总结起来,秀才家里出了事,婆婆做了偷窃之事嫁祸给了媳妇,媳妇被问了罪含冤自尽,于是秀才修了一座亭子,希望后世清廉的官员可以洗清媳妇的冤屈。然而,在当地,除了老人而外,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有这样一个亭子,历经波折我找到了镇子上唯一一个亭子——里面坐了几位穿着古装的女士,拿着乐器在进行商演,而亭子上被写着“蜀籁楼”,全新的牌匾和古老的亭子不得不说是非常古怪。

虽说没有任何说法表明这是清官亭,但这明显不是一个戏台,这是一个非常有“英气”的亭子,它的屋顶雕花上站着神兽应该是凤、獬豸和龙尾。龙凤是常见的神兽,而獬豸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这些神兽十分庄严,衬托了亭子的公正严肃的姿态。

而屋顶梁上站着两位天王,姿态飒爽。一位持琵琶,是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多罗吒”是梵文的音译,意译“持国”,“持国”的意思就是慈悲为怀,保护众生;而另一位是南方增长天王,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手持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放在亭子上,有着公正和守护的情感。

亭子上还有一副木刻画,画中一老一年轻两位女性在亭子中,象征婆婆和媳妇两人。一位带官帽拿扇子的人走向亭子,他应该就是那位清官,而远方有一男子面带笑容姿态轻松,应该就是那位秀才。正好可以印证清官亭的传说,秀才终于能放下心让一位清官去明证是非。

如果这个如今已经变了面目的亭子是曾经的清官亭,我仿佛可以看到一位委屈愤懑的秀才对自己家的事情悲伤不已却无能为力的无奈模样,于是他选好风水修了一个庄重的亭子寄托洗冤的愿望,同时也不忘福泽镇上百姓,用亭子镇住镇上风水。

安仁古镇在政府和公司的开发之下,漂亮的景色和独特的民居被展现给更广泛的大众,安仁人也得到了相应的收益,总的来说是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正如被改成戏台却无人知晓的清官亭,由面馆苦苦支持无人开发的城隍庙,甚至还有经营一段时间就闭门成民居的报本祠,都让我感到可惜。这些年来兴起的新兴古镇之风,所有的古镇在变得同质化,千篇一律仿古建筑加民俗小吃。我们该如何保留“古镇”,而不是把它变成拍照美食一条街,要做出不同质化的古镇,我相信信仰才是最关键的。

安仁在双年展开办的热闹之下,安仁人的信仰是否能得到传承,或者是被“开发”给逐渐湮没到历史中?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