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高祖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得到这个帝位来之不易,用的方法也广受世人的诟病,在这篇论文中我主要探讨的是刘邦作为一个乡野布衣处于劣势为何最终能取得胜利,而且为何项羽被世人看做一位英雄而刘邦却被看做一个流氓。
【关键词】
雄心,低姿态,得民心,审时度势
【正文】
一个人的性情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影响很大,刘邦之所以能当上皇帝,与他的性情也必不可分,正如《高祖本纪》中所记,“高祖为人……宽仁爱人,爱豁如也。”【1】刘邦有着豁如的性格,也就是心胸开阔,为他后来招贤纳士,行为处事都有很大的帮助。
民间还有传言,刘邦能够登基是因为他和普通人有着不同之处,传言他是蛟龙所生;面相有龙颜;醉卧榻上时头顶有龙在盘旋;喝醉时斩了一条白蛇,所以他被叫做赤蛇,赤蛇也就是龙。这些虽然是民间的传言,但是也反面说明了他受人爱戴,得民心,得民心也与他出身与市井有关。《高祖本纪》中,“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他了解底层人民的疾苦,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而项羽出身贵族,不了解人民疾苦,不得民心,所以最后负于刘邦。
在刘邦前往咸阳的路上,看到秦始皇出巡,气势辉煌,他说了一句:“大丈夫当如此也!”也可以看出他的雄心和志向不凡。在刘邦入关后,不取民众分文,但是真正的刘邦却是个贪财,贪恋美色之人,他坚忍克己却是为了最后的胜利,也看出了他的雄心壮志。
在刘邦和项羽争帝的过程中,刘邦一直处于劣势,他没有项羽的军事才能,兵力上也不占优势,在和项羽的一次次较量中失败,但是正是因为他的示弱和无赖一次次地挽救了他的生命,例如在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借尿遁跑路,其实就是将自己的懦弱当成一张王牌打出去,使得项羽和自己各得其所,项羽一直处于一种高姿态,见到刘邦的软弱而放过他,而刘邦却一直处于一种低姿态,只要能够保命,他什么都可以作为代价。如果项羽不是个大度的人,也成就不了刘邦的汉代王朝。
刘邦能够战胜项羽还在于他任用贤能,有着过人的领导才能,他说过他计谋不如张良,治理国家不如萧何,指挥军队不如韩信,也说明他对人才的重视。他同样虚心纳谏,有过失马上改正,也是他能获胜的原因之一。
但是刘邦备受世人诟病的是他和项羽的战争中大败,在逃命时为了减轻马车重量,三次把他的儿女推下车。这也可以看出他为了保住自己性命不择手段,宁可抛弃自己的亲生骨肉也要完成自己的霸业。在项羽抓了刘邦的父亲作为要挟时,刘邦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他。”也可以看出刘邦的狡猾,但我却觉得他是利用了项羽的性格,是机智过人。
茅坤曾经说过:“读《高祖纪》,须参《项羽纪》,两相得失处,一一入手”,这也可以看出刘邦和项羽的人生互相交织,相爱相杀,为彼此的人生添上了浓重的色彩。
刘邦的胜利不是偶然,是因为他的得民心,豁如的性格,了解并利用项羽的性格,无赖,低姿态,任用贤能,有过人的领导才能。他备受诟病也是因为他的不择手段,如果他活在这个时代,他依然会过的很好,就因为他圆滑的处事态度,所以我对这位历史上少数篡位成功的乡野布衣充满了敬佩之情。
【参考文献】
【1】《史记高祖本纪》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