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的“小目标”
要说2016年什么话最流行,最先闪现脑海的,便是出自“首富”王健林在鲁豫有约中的名言“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1个亿。”本是访谈中普通的一句话,却意外的走红网路,让人感到意外与疑惑。
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使互联网加入了大众传播的行列,不同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互联网更加的便利,传播速度更加的快,在中国,上网人数已达到十四亿人。而王健林的这句话,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惊人之语,通过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便进化成几乎全民皆知的程度。那为何受众对此有如此剧烈的反应?根据马莱茨克模式,大众传播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交互作用的场。传播过程的每个角色都要受到各种影响,而王健林作为首富,挣到一个亿显然不是难事,但由于中国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加之接收者的社会背景等因素下,接收者则认为这并不是“小目标”,而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大目标”。而也许正是这种巨大落差,使这句话成为网络上自嘲与讽刺的不二选择,导致其疯狂传播。
在具体的社会传播活动中,参与或介入进来的并不仅仅是符号本身的意义,还有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以及传播情境所形成的意义等。传播者王健林的意义——鼓励并为得到正确的传达,而受传者根据自己的社会背景等因素,所解读的意义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整个社会背景下,存在一定的仇富心理,当王健林说出这种对于普通阶层略显夸张的话,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结果则是导致了受众的激烈反应。
作为这句话的主要传播媒介——微博,随着其用户的极速剧增,其传播效果也不断增强。不同于传统的单向性极强的大众传播媒介,现代的媒介交互性——网络的双向渠道性质,决定了传受双方的互动是网络传播的突出特点之一,并且是多方面的。媒介将王健林的话传播后,引起了受众剧烈的反应,并在网络上不断的与媒体进行互动,如发表评论等,而且他们不仅作为简单的接收者,也扮演着译码,释码和编码的角色,从属于群体的他们,在群体内,讯息得到再解释或加工,并再次转变成为新的传播者,将其不断地扩散。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当今的传播媒介由于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了剧变,越来越多的网络传播媒介出现,传统媒介如报纸的极速衰退,使传播内容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网络传播逐渐占据主导位置,而其主要功能则是提供娱乐,一句普通的话,成为了全民的流行语,一句激励年轻人的话,虽对于普通人来说有点夸张,但最终也只变成用以嘲讽与调侃。通过网络媒介,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们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