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红黄蓝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社会大众的热烈讨论,幼儿园给孩子喂药片,扎针,甚至猥亵孩子,这一系列事件都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下面就来分析“红黄蓝”事件体现了哪些传播学原理。
第一:体现了把关人理论。首先这起事件的出现是自媒体开始,然后广泛的传播,微博上“三种颜色”很快就上了热搜榜,但随着这件事产生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些机构直接撤了热搜,这些背后决定哪些东西能否上热搜的机构就是把关人,把关人控制着信息的选择,他们对信息有选择过滤的权利。
第二: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孩子受到侵害或者威胁的时候,最担心的人莫过于他们的父母,父母的担心忧虑又会传染给其他的人,这种担心自己孩子的情绪就会快速度的蔓延,他们会想如果自己的孩子遇到这种事会怎么办,这种就会情绪被不断的传播出去,导致事件影响进一步扩大。
第三:意见领袖的作用。“红黄蓝”事件发生后,引起许多人的关注,许多大明星也参与进来,比如章子怡、岳云鹏、景甜、杨迪、伊能静、马思纯等众多明星点赞转发并且希望惩处犯罪分子,明星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他关注的事件会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人们会觉得大明星都关注的事情我也应该关注,他们希望犯罪分子被抓进去,社会大众也会希望这样,这就是意见领袖的作用。
第三:大众传媒的双重属性,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大众传媒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产业,其产品价值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大众传媒抓住机会让“红黄蓝”刷爆朋友圈和微博,他们希望挖出越来越多的内幕和独家报道,吸引大众眼球,从中赚取商业利益,这也扩大了“红黄蓝”事件的曝光率,引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大众传媒倡导的思想、道德、伦理、法律等必须符合社会规范,这是它的文化属性,坏人受到惩罚这符合一般大众的价值观,所以大众传媒的报道方向一定会偏向大众的价值观。
第四:使用与满足理论。“红黄蓝”事件发生后,人们参与其中密切关注事情的发展动向,人们的参与主要在于一种事件触发到过程参与的心理需求,在参与这个事件的过程中不断曝光“红黄蓝”的丑恶行为,使得受众自己得到了满足,受众不断的参与进去,就使得这些事件受到的关注原来越高,最后成为热点事件。
第五:社会地位的赋予。任何一种问题、商品、人物或者其他,只要得到了大众传播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红黄蓝”事件曝光后在朋友圈、微博、甚至QQ中大量转载,人们想不知道都难,广泛的传播使得“红黄蓝”事件被人们知道,最后成为“热点”。
第六: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大众传媒将“红黄蓝”事件曝光,把这种偏离社会规范和公众道德的行为公之于世,能够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从而起到让违反者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大众传媒将“红黄蓝”置于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受到社会大众的监督,从而引起更多的关注。
第七:议程设置。大众传媒不能决定人们怎样想,但可以决定受众想什么,大众传媒集中报道“红黄蓝”事件,不断的进行报道和传播,受众被“红黄蓝”事件刷屏后,受众就会受到大众传播报道的影响,人们就会去不断的关注,了解“红黄蓝”事件,使得“红黄蓝”事件影响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社会“热点”事件出现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众的需要和大众传播者的需要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