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茶马之道路,文化之传承

作者:天马行空
主要内容
茶马之道路,文化之传承

——论茶马古道的文化影响力

近日,因受一中国文化讲座的影响,去成都都江堰街子古镇,了解历史变迁中的茶马古道的相关知识,做一次学术考察。因前不久刚去街子古镇探寻过古道之痕,便翻阅资料,查到了关于茶马古道的种种历史渊源与变迁。经笔者选择与考虑,古道的历史之行想必大有人了解,便不过多阐述,只轻笔一提。此番文重在分析茶马古道对于文化的传承,对于后人的影响,以及对于中国的茶道走出国门后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以及巴蜀茶文化。

一.朝圣之路,文化之源

据当代学者看法,“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而最权威的解释是,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茶马古道的路线分为南、北两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始为云南西部一带普洱茶产区,川藏起始则为西藏雅安一带茶产区。这是两条主道,除此之外有很多细小分道,路线错综复杂,贯穿西部一大片土地。可谓是四通八达,也便能想象那时的茶马古道之繁盛昌荣。

据资料显示,大致来讲,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从其起源来讲,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不同资料对其解释各不相同。据一学者认为,“茶马古道”又称“茶马贸易”和“茶马互市”。它是我国古代汉、藏之间一种以茶易马为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古道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茶马古道是指起源于今天的云南、四川等传统茶叶产区,在传统的茶叶贸易中用马帮等载体运输茶叶到藏区和其他传统茶叶市场,以换取藏区的皮毛等产品的交通运输线。它的范围不仅包括了云南、四川、西藏三省,而且其范围还可进一步延伸到青海、甘肃等省区。广义的茶马古道是以云南、四川为中心的中国西南云南、四川、西藏、湖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及其与毗邻的甘肃、陕西、宁夏省市和缅甸、印度、老挝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的传统交通运输线路。就地理范围而言,它不仅覆盖了历史上的“蜀一身毒道”“旎牛道”“五尺道”“进桑糜冷道”“永昌道”“藏彝走廊”等,还包括了之前学者们提出的“西南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还有许许多多的遗址,譬如位于陇南市康县境内的30多个北茶马古道历史集镇和古宅院落,位于云南拉市海的茶马古道遗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城区西北面的腊梅坡遗址,另外,湖南省安化县(主要为洞市,江南)的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就绵延着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铃声,回荡在山谷、急流和村寨上空,也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如今,茶马古道上的马蹄印仍然历历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桥仍屹立在风雨中,仿佛在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许许多多个文化的起源,在这些地方孕育而生。

二.饮茶之风,经久不衰

在川蜀地区,茶在成都人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学术界公认“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据史书记载北宋初期朝廷便在四川设立“提兴茶马司”,负责以茶易马。沿边少数民族只准和官府从事茶马交易,禁止私贩,甚至不准将茶籽茶苗带到边境。违者充军三千里或者予以处死。立法如此严苛,曾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那就是上了历史课本的王小波李顺起义。而茶农王小波,家就在街子镇上。至此说来,茶文化在川蜀地的传承可谓是生生不息。那么,到底是什么促成了茶马古道的兴起呢?查阅古籍,我们可得出一些结论。

康藏地区属于高寒地带,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在这极其寒冷生活环境下,藏民的饮食以含有大量热量的食品为主。由于西藏地区缺少蔬菜,所以这些高热量的食物很难消化。茶传入西藏后人们发现喝茶不但可以促进这些高热量食物的消化而且能够防止燥热,长而久之,茶成为了藏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品,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需要用内地需要的战马换来自己所需的茶叶。

饮茶之风在唐晚期盛行,随后传入西藏,受到西藏上层的欢迎。“在唐朝初期,皇帝笃信佛法,致使禅宗兴盛。随着吐蕃与唐王朝关系的密切,禅宗僧人也进入藏地传播佛法,自然会影响到吐蕃僧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而“坐禅之僧,不体息,又不夕食,但可以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辗转相仿效,遂成风俗”。由此构成吐蕃社会的王公贵人、普通百姓、僧人三个层面均离不开茶叶的局面,甚至嗜茶如命,一日无茶,社会为之不要。”③

自唐朝以来,各朝政府都面临着边疆少数民族的军事压力,面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中原政权组织了大量的骑兵,因而需要大批战马。青藏西北地区盛产马匹,且马种优良,体壮膘肥,适应高原气候环境,可谓战争佳品。因此中原政权用丝绸,茶叶等同少数民族政权交换所需的战马。由于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战争不断,战争需要大量军费开支,造成了国家的财政紧张,随着茶马贸易的不断发展,茶税的征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朝廷认识到可以将对茶叶的控制来制约周边的少数民族。

于是,贸易便由此诞生。

茶马交易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官方贸易,朝贡贸易和私茶贸易三种。

(1)、官方贸易

官方贸易就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茶马交易的贸易形式。宋政府设茶马司在沿边各“地召募蕃商,广收良马”的贸易。宋朝时在雅州设。茶马司成立后统一管理榷茶买马事宜,并制定具体实施措施,有力的推动了茶马贸易的发展。政府贸易的另一种形式是差发马制度,就是对藏区收取马税,同时配之以茶的制度。差发马制度是明朝茶马贸易所特有的。

(2)、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是一种藏族头人朝贡的方式向中央王朝以贡马便获得茶叶、丝绸和较为珍贵的赏赐品的一种贸易方式。朝贡贸易是以经济为纽带,是中央王朝对藏族地区进行有效政治统治的一种方式。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往往采用厚往薄来的朝贡政策,通过给予经济上的好处来换取西藏高层对封建中央王朝的归顺。厚往薄来的政策吸引了大批西藏高层同中央政府进行朝贡贸易。“唃厮啰与北宋政府大规模的茶马贸易是以贡、赐的名义进行的。

(3)、私茶贸易

私茶贸易是一种民间进行的茶马贸易。私茶贸易是由藏族商人同内地商人直接进行的一种贸易方式,双方互相交换得到自己所需的商品,藏族商人利用商品贸易中剪刀差,从中牟取利。自唐朝以来政府就下令禁止私茶贸易。唐朝政府设立了管理茶叶交易的专门机构,制定了禁止私茶交易的相关法律,由政府垄断了茶叶交易,但由于巨大的经济利益,私茶贸易仍然相当繁荣。”

现如今,茶文化已经存在于世界各地。中国的子孙后代更是为茶研究做出孜孜不倦的贡献,茶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标识,影响着现代人的方方面面,贯穿了饮食的各个步骤。

至今为止,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三.国土之精华,世界之传承

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想由此已经可知,国家对于茶马古道的重视,已经愈来愈强,这是由于我国的茶马古道文化,经过经久不衰的历史证明,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标识。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千年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地取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到了明代,又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重要手段。明太祖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叶120斤。明万历年间,则定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至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弛,私茶商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

历史已经证明,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义和伟大。不仅如此,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还进一步促进了滇西北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

如今,在几千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消散了。然而,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却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雕铸成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千秋万代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光辉。

茶马古道不仅是人文精神的传承者,也是我国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见证。茶马古道自唐朝到现在千百年来对促进汉藏经济的发展,促进文明文化和佛教的传播,巩固国防和促进民族团结具有不可没灭的贡献。

(一)、促进经济的发展

茶马古道使这一地区的茶叶文明中外。茶马古道推动茶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四川、云南等传统产茶区的绿名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云南思茅的普洱茶风靡一时。

(二)、促进民族团结

茶马古道我国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见证,千百年来汉藏两族通过茶马古道不仅实现了各自所需,同时还促进了民族团结,通过茶马古道汉族同西南少数民族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通过各民族的长期交往,汉族居民不断进入西藏地区和藏族杂居在一起,汉藏两族和睦的生活在一起,一起生产,一起生活,既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进步又促进了民族的团结。茶马古道就一张巨大的网,把各西南少数民族同汉族紧紧的团结到了一起。它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和个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发展和融合。

一说起中国文明,人们往往举出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和火药。这四项当然是中国人发明的,但茶的发现和饮用是中国文明对世界的另一大贡献,而这一贡献的意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

把茶列在发明之中是因为其他发明都没有像茶这样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小的岛国,但她的茶叶出口却是世界第一,从斯里兰卡可以引出中国和西方置疑着的茶的故事,尤其是可以体会到茶的力量。

茶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既可以解渴、提神,又可以“优游”寻梦。它把实用和艺术,雅与俗连成一片,水解了其中的界限,因此茶也打破了各阶层人之间的界线,在上至王侯下到屠夫那里得到了广泛的共鸣。

从阿拉伯人那里,西方人知道了茶。自从1606年首次将中国的茶输往欧洲,欧洲人就被茶迷住了,及至于需求量越来越大。到了18—19世纪,茶叶竟成了中国与西方贸易的核心产品。仅以东印度公司为例,1765至1794年,30年中,他们进口的中国茶叶占其贸易额的75%以上。19世纪上升为90%以上,最后,茶叶成为其惟一的进口商品。

西方选择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终于,英国人在其殖民地印度和斯里兰卡种上了从中国云南搞出来的茶,斯里兰卡和印度取代了中国的位置,源源不断地向西方输出茶叶。

茶马古道是我国最重要的历史遗址之一,并且今后依然是促进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重要经济道路。我们应在保护中开发,使其在世界文化传承中发挥最大用途。

四.我是巴蜀后人,我为茶叶代言

2006年,成都电视台录制了一档名为《成都印象》的MV。在对外公共频道播出;开场白是很矫情的一句,也很有意思:“成都是一个被水滋润着的城市”。

世居成都的民俗学者焦虎三先生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成都的水不同于温州的‘皮泡水’,成都的水是地地道道的‘水泡皮’——茶水。”

成都的茶文化无论是在文化沉淀,还是民众基础上,一直处在相当高的水准。老成都上世纪40年代拥有60多万人口。在这60多万人口当中,有近12万老成都人都是名副其实的“茶客”。他们嗜茶如命,每年他们消耗掉的茶叶有好几万吨。今天老成都人对茶叶的需求量,仍是排在全国之前列。

茶、盖碗茶,已经构成了老成都人一套独特的市井休闲生活文化。今天,当我们走在成都的一些旧街老巷。这样的情景仍依稀可见。如宽巷子、水井街这样的地方。一些老茶客仍是挽着裤腿大大咧咧地往那一坐,抽着叶子烟;嗑的瓜子皮满街撒落;三五扎堆侃龙门阵,从早上可以一直坐到晚上。

当今,愈来愈多的茶叶专家认定古时巴蜀地区是全球茶叶最早的兴起之地。而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的“茶马古道”中,开通时间最早。影响力与功绩最大者,仍属川藏茶马古道一线。茶马古道有两个出发点,一是云南普洱,一是四川成都,两条路线在今西藏东部的洛隆宗(今西藏昌都地区)汇合。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恶劣,青藏高原这块特殊的大高原与周围地区联系的道路仍崎岖艰险、路途漫长。从历史角度而言,进出西藏的大驿道主要有三条:由成都至雅安经打箭炉(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至拉萨;由云南大理至拉萨;由青海西宁至拉萨。这其中。属于茶马古道范畴的就占了两条。这足以证明巴蜀之地,茶文化通过茶马古道传承到各个地域。

作为茶叶的传承人,我们应当努力弘扬中华茶文化。茶起源于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茶艺也起源于中国,然而,提起茶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日本茶道,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也是日本茶道,殊不知这种被世人称为东方最美的文化艺术,原原本本就是从中国传入的。因此,研习茶艺,学习茶文化,普及茶文化,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可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弘扬茶文化,能促进我们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振兴。总之,无论做茶也好,品茶也好,茶文化研究与发展多的结果,就在于尽茶之真,发茶之善,明茶之美,达到善化人心,美化环境,净化社会的目的,从而提升茶文化的境界,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创造出更加祥和富裕的社会环境,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弘扬和光大。对于享誉世界的茶文化,我们有足够证据证明我们是茶文化的最大发明人与传承人。

两串马铃在写满阳光的树叶相遇

青石板不再仅仅是路,还是一座桥

不同服饰和肤色的人

在桥上品茶吟诗以及飞翔”s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