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书报告
介绍:陈旭麓/—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读书方法:泛读法,写读法,略读法
作者简介:陈旭麓,初名修禄,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元勋之一。
其有很多著作,其中《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本土史学家的标志性文本”。
引言:《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是部才气横溢,情文并茂的著作,作者以其深厚为基础,以优美的文采为条件,以独特的见解进行表达和说明,使无趣的历史文章也显得生机勃勃。作为一本经典的文学专著,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吸收到它的营养。
概述: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厚,我开始接触这本书是因为老师的读书报告要求,但我很庆幸我看了这本著作。作者那平时的语言,优美的文字,独特的见解,增强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和经典性。
读这本书我们会先看序,从而我们可以了解到陈旭麓的朋友冯契对这本著作的评价很高,这就向我们说明了这本书的可读性与历史性。
首先给我印象深的就是章节的标题了,例如“炮口下的震撼”,“天国的悲剧”,“十二年之后”“欧美风雨驰而东”“山重水复”等等。第一眼看到这些名字时就会是一头雾水,就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心理,强烈的想要去了解其中的故事。引人入胜的章节会很好的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历史著作也显得有一丝丝的可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此书作者把史与论有机的结合,通过对精炼的史实的分析,以阐明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规律,并用生动的笔触表达出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作者主要写了中国的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是完全不同的,作者主要叙述了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前八十年的社会的新陈代谢,而后面一段时间的改变作者是寥寥几笔进行了简短的一个描述,至少《近代中国的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是以前八十年的变化为主的。
书中作者从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社会意识三个大的方面对社会的新陈代谢进行了说明和描述。以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为主要,还讲述了农村社会组织和城市社会组织的演变;以研究社会生活的衣食住行为主线,还讲述了人口问题和人们习俗的改变;以政治思想,哲学,文学为主要方向,还讲述了了欧风美雨的社会心态,语言结构的变化。作者一环扣一环的将历史完美地做了诠释,在作者的努力下,这本著作,在意义上真正的打破了传统的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近代史通史模式。
作者书中大量的文字是优美的,语言是平实的,①例如“信手拈来尽可惊”“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细无声的和风化雨”“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尽人死不休”等等,这样的句子在书中有很多,语言平实,却又很优美,读者阅读起来也是简单易懂又有一丝丝的风趣。
②陈旭麓曾说:“史识是治的眼睛”,所以在日月积累中,陈旭麓练得了一双对敏锐的眼睛,能透过史实的种种现象,揭示出其中的本质。通过对“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教会变革”等历史大事件的阐述和说明,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思想相对其他学者而言有了很大的变化,是一种思想解放,敢于摒弃旧的僵化的框框而代之以新的生动的线索的产物,使改变的简单化,绝对化的倾向被克服了。作者做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考察研究,形成了冯契所说的“一个变形的社会,造成了事物的多种姿态,多重外观”。
结论:作者会通社会近代相关知识,以独特的视野,深厚的学术功力,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全面解说,让人们有了全面的了解。全书以近代中国社会在西东侵与西学东渐的双重作用下向现代转型这一过程为文章主要线索,论述了当时社会的重大事件和重要运动,从各个方面,用各种方式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总体形态,通过对各种事件的描述,勾勒出了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多元面貌,以及他们之间的复杂互动,给社会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对社会变革起到的作用。作者心思缜思,书中内容丰富,这著作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
注释:《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2006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序》冯契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