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国学>

李杜诗歌与蜀地

主要内容     

李白从未老去,杜甫未曾年轻。

在人们的印象中。李白自由洒脱,纵横天下,即使有不如意,也会在旅途中消解掉,他就是“侠客行”,而杜甫,身上似乎背着千斤重担,忧国忧民。哪怕真实情况是李白的年纪远大于杜甫,然而文字犹如第二张脸,固定了人们的印象。

两人都有同在蜀地生活的轨迹,李白的年少时期,最肆意奔放的时代就在蜀地,这里的青山绿水孕育出了他诗歌独特的品格,也奠定了他的性格基础。李白作诗,绝不是张口就来,而是经过了多年的积淀。但他自小受的又不是中原地区的正统教学模式,而是蜀地特有。这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青城山最适合寻仙问道,李白长期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加上他本人也追求飘逸、洒脱的生活,这都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在题材上,他倾向于歌咏自然、展现个人抱负。

而历经安史之乱的杜甫,自到蜀地的那一刻起,身上就带着无形的枷锁,他是逃难,需要保命,需要生存。当战事平复,他的诗歌也完成了转向,那个对自然山水、奇山美景的杜甫,变成了一个关注现实、书写历史、忧国忧民的杜甫。

诗人在困境中所书写的情感,往往真挚动人,能够唤起读者最大程度的共鸣感,而杜甫不仅是通过他的文字展现生活的困顿,更关注的是这个国家,这里的人民的生活。受到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杜甫,被时代的洪流推到了一个位置,他的诗歌,注定不会只是书写儿女情长的小格局,而是展现历史的开阔。蜀地四载,两度飘零。他对大唐王朝的心境一次又一次产生了变化,诗风也越加沉韵顿挫。他被称为“诗圣”,所写的诗歌是“史诗”。很多外国读者难以理解中国人对杜甫的感情,相较于中国诗歌,西方的诗歌更加关注个人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展现,追求个人利益的实现。而中华文明则不同,我们从分封制开始,在漫长的封建时代,甚至是今天,“家国情怀”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对国家深厚的感情,对同处一片土地的人民的感同身受,让杜甫的诗歌在浩瀚的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人的诗作在蜀地的接受程度也有一定差异,李白作《蜀道难》,其实是舒展自己的个人抱负,而读者喜爱的正是他这一份迎难而上的自信。杜甫写“花重锦官城”,在很多年后,仍然被成都这座城市沿用,这是一份有血脉相连的情感。

倘若李白和杜甫同时生活在蜀地,也许我们会迎来另一段传奇。但是历史注定不会重演,李白和杜甫与蜀地的情缘早已在他们的诗歌中为千年后的读者一一呈现。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