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读书报告 ——探索“真美”之《美学散步》

作者:张雅珺
主要内容

读书报告

——探索“真美”之《美学散步》

引言

美学,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美学”并不为大众所了解和熟知,然而发现美、感受美却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

当人类出现时,美也随之出现。无论是原始时期的先民,还是信息时代的我们都学会了发现和感受美。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写到“上溯到旧石器时代,从南方的元谋人到北方的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虽然像欧洲洞穴壁画那样的艺术尚待发现,但从石器工具的进步上可以看出对形体性状的初步感受。”【】这里就充分体现了人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然而直到现在人们对于美学艺术的认识却一直是不正确的,“美学艺术”其实是两个概念,美学是研究“美”的,艺术是创造“美”的,美包含着很多方面,也是因人而异的不具名的状物。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所以说没事无处不在的,伴随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中西方的诗歌、绘画、雕塑等等都是人们对于美最好的阐释,“美”带领我们走进自由宁静、诗意憧憬,让人抛开俗务纷扰,得到一种精神快乐。

内容概述

本书很好地解答了什么是美学,从中西方的诗歌、绘画、书法、雕塑、音乐多方面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美学理念,更好的为我们梳理了美学发展的历程。作品通过很多例子来阐释每一个观点,诗与画占了作品的很大篇幅,作者也说“诗歌是艺术中的女王”。全书大致分为中国美学史的初步探索、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西方艺术思想理论和评述三个部分。

作者通过对诗歌、绘画、书法、雕塑、音乐的论述,穿插着美学理论进行写作。开篇就提到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打破读者局限的思想,通过中西文化的交融来表现美学思想。作者在书中有许多美学观点,例如:虚实相生、空间意识、充实空灵等,并却通过与西方诗歌、绘画等作比较来阐释中西方美学理论的异同,探讨诗与画的辩证关系。书中对希腊哲学家的艺术理论也有详细的分析,主要从形式与表现、原始美与艺术创造、艺术家在社会上的地位、中庸与净化、艺术与模仿自然和艺术与艺术家六个方面进行,列举了大学者苏格拉底和雕塑家克莱东的故事,以小见大的展开对希腊艺术理论的论述。全书看似是有无数小的篇目、观点构成,但却很有连续性的给读者阐明了美学在各个方面的体现、发展与影响。作者以“散步”为引发点,认为“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一支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具体分析了诗歌的境界、用字用词,绘画中的留白与技法,书法的起源、发展,字的形声意表等多个角度所体现的美学思想和理论。

理论与方法

1、在没有查阅任何资料的情况下通读全书。

2、查阅相关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全书内容,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3、带着疑问查看全书和资料,解决问题以获得自己的观点。

扩展讨论

全书对于诗歌、绘画、书法、雕塑、音乐中的美学都有很详细的阐释,尤其是诗与画的部分更是占据了整本书的绝大部分。其中有一个根据事件和空间的不同角度的分类,把艺术的门类如下:

1、目所见的空间中表现的造形艺术:建筑、雕刻、图画。

2、耳所闻的时间中表现的音调艺术:音乐、诗歌。

3、同时在空间时间中表现的拟态艺术:跳舞、戏剧。【】

按此种分类书法也应该在第一类目所见的空间中表现的造型艺术中,但是美学是否存在于所有的书法字体中,普通的大众在没有专业的书法知识的时候是很难去做到发现、感受书法中特别的美感的,因为书法字体中除了最常见的楷、行体之外,还存在着草、篆、隶体。比如说在书法中有一种古代稀有的“爨体”,这在没有很好的书法专业知识做铺垫的情况下,是很难得到一种美的体验的,甚至直观感受是很丑陋。作者在文中谈及书法的用笔、结体、章法所表现出来的美学思想,然而这些是只有亲自动手写过的人才会有的一种直观感受,如若想要让所有的人都有美的感受,是否书法中会相对难以实现。或者说美学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体会到的,人们大多停留在直观感受上,评判没的标准更是参差不齐,那又要如何去认识这种意见不统一的“美”。

“美”是属于所有人的,但所有人对“美”的要求却各不相同,就比如音乐,所有人喜欢的音乐可能在一百个人中有一半的人喜欢的歌相互冲突,虽然这并不影响对美的追求,但是这种观点的不一致如果作为评判美的一个标准,是否“美”的存在就会显得很困难,所谓众口难调,而美作为这样一种具有普遍性,却又带有特殊性的东西是不是会很矛盾?欣赏不来的“美”和不想欣赏的“美”的现象在现在比比皆是,同样都是美的事物为什么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关于这一点的讨论应该还要进行很多方面的学习,才能真正有所了解。“美”所给人的感受总是抽象的,如若有一种“美”是被所有人都接受的,那还能称其为“美”吗?也就是说被大众全盘接受的就会显得失去了美的价值,而是成为了一种很廉价的,被人们所轻看或不在乎的东西,那也还能称之为“美”吗?相对于这些问题我不能很好地在书中得到相应的了解,对于美的研究是很漫长的道路。

评价

在这本书中我重新定义了美学,不能简单的定义美或艺术就是美学。对于书中对于诗歌、绘画、雕塑、书法、音乐的美学分析是很有说服力的,尤其以诗画部分最为引人入胜。诗画本就是相互交融的,诗应该展现画的画面感,画应该打破画的艺术限制,表现出诗的境界。画所捕捉的是那一刹那的“美”,是美的定格,就像是摄像机一样给人留下“美”的瞬间,通过一种暗示来展现空间、时间上的美的感受。而诗更多的是“美”的延续和扩展,加入了情感的变化,重视一种心与心的交流,以达到犹如感受眼前“美”的真实感。例如: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创建的美在读者心中即是一种具有动态色彩的壮美的画面,再看法国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的《日出·印象》虽然是静止的,但是在看到的时候却也会不自觉的想到王维的诗。也就不难看出诗与画的关系。所以说美感是一种抽象的思维,但它又是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或是自然,或是社会,更或是人生。文中一节标题为“美从何处寻”,作者说“我们或许接触到美的力量,肯定了她的存在,而她的无限的丰富内含却是不断地待我们去发现。”【】,其中作者用了“移我情”“移世界”概括美涌现出来的条件,美的力量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物质,就好像宇宙黑洞一样神秘,引着人们去不断探索,却又好像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冲击着我们对于“美”的认识。在书中作者用“错彩镂金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来代表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很赞同这种说法。原因不难看出,魏晋南北朝之前我们大多是以“错彩镂金”为审美标准的,从商周的青铜器雕刻的各式各样的花纹,楚国的楚辞、汉赋、六朝骈文,处处可见当时对于工巧精致的审美。而之后却是更趋于追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陶渊明的诗、顾恺之的画、王羲之的字,皆有出水芙蓉一般清新、自然的感觉。

先秦哲学家荀子在自己关于美学的论述中认为“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简单的理解就是要充分表现自然和生活。所以说表现出来的既不是自然主义,也不是形式主义,其想要表达的是一种艺术与艺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与交流。在关于音乐美学思想中作者提到戏曲歌唱中的“务头”,“务头”是指精彩的文字和精彩的曲调相互配合的关系,作者认为“‘务头’的问题,并不限于戏曲的范围,它包含有各种艺术共有的某些一般规律性的内容。”【】就好像诗有“诗眼”,书法有“骨”一样,总有无形或有形的东西在引导着事物向美的方向发展。而舞作为艺术中最高的表现,作者用“使这深不可测的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身化。”【】一位好的舞蹈者要表现形体美、画面美、情感美,糅合着诗、画、音乐,甚至是书法的“骨气”,这种飞动的美贯穿着中国美学的方方面面。书中有对希腊和康德的美学思想进行论述,西方侧重从本体方面客观地讨论“美”,而中国侧和伦理道德紧密结合起来,带有主观色彩的讨论,所谓“真美”也就是两者结合后所带给我们的美学震撼。

总之,作者不仅仅从方方面面阐释了美学,更是这些方方面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给人多个思考和欣赏的视角了解美学、艺术。

结语

这次读书报告的优缺点很明显,首先缺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在写作文章时有思路混乱的时候,语言表达不清晰,而且出现语不达意的情况,不能很好地总结概括文中或自己的内容。

2)写完后阅读中发现几处内容意思上的重复,范围局限得很小。

3)在阅读书目的过程中有的部分并不能很好的理解,例如:康德的美学思想部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不能很好的被自己所利用,暴露了自己自身所存在的对作品或者是内容中的人物缺乏了解,知识积累出现断层。

4)写完读书报告后并没有使自己对这“美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读书报告的意义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其次是这次读书报告中的优点,也总结为以下几点:

1)在阅读数目的同时记录了自己的想法和书中值得关注的地方,为读书报告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支持。

2)读书报告中加入了自己的想法,避开了传统读书报告中只停留在抒情层面的主观的思想感受,运用了很多事实依据,作为理论支撑。

3)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对事物的理解,不再是仅仅依靠书本的单一的提供,有了一点思维的延展性发展。

总体来说,在这次的读书报告中我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和关于这本书本身的知识有了了解,也对读书中应该注意和应该被自己所重视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李泽厚《美的历程》三联书店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