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义和团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历史课本上,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它所占的篇幅较少,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但当我真正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才认识到原来义和团运动的内容是如此之丰富,其所造成的影响也是惊天动地的,无论是之于西方,还是中国。作者是个外国人,我们通常认为,中国人最了解中国历史,然而作者却告诉我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眼光来加深自知之明。
全书总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作为事件的义和团运动”是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作为经历的义和团运动”,讨论了事件直接参与者的各种经历:思想、感受和行动等,指出他们对正在发生之事的看法与后来重塑历史的历史学家的看法大为不同;第三部分“作为神话的义和团”,考察了后人是如何围绕事件的本身,而产生各种神话化了的历史。接下来我着重谈到的就是第三部分,作为神话的义和团运动。
照一般的说法,神话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都“虚幻”、“不真实”,所以一开始我以为第三调写的是人们是如何将义和团运动神圣化、虚幻化。但其实简单来说,神话的义和团就是在不同的时期下,政客们出于各自不同的政治目的,关于义和团运动所产生的不同争论。作为事件的义和团代表的是对过去的一种特殊解读,而作为神话的义和团代表的是以过去为载体而对现在进行的一种特殊解读。
义和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神话过程,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特性被强化和修正。最早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义和团的落后、愚昧无知和非理性;其次是五四运动后,人们又把义和团运动看作反帝爱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最后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将对义和团的态度上升到检验革命真假的高度。在这些神话的过程中,那些历史学家从来都不是以解释历史为最重要的目的,尽管他们其实往往是打着这样的旗号的,但是他们却在不断地改变着那个历史群体或者这个历史事件的价值和意义。所以“神话化”的发生,并不取决于这个东西本质是怎么样的,而是在于它的利用价值。或者是说某些人需要它怎么样,它就会怎么样。
但我总感觉“神话”之名其实是有些有些不妥的,因为整个部分都是在叙述后来者对于义和团的构建和解释,用“神话”显然就不妥了,毕竟“神话”除了给人“虚幻、不真实”的感觉,它其实是具有较高的哲学性和艺术性的,这样就显得褒义太过明显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作者的关注重点不是义和团运动本身,而是不同的历史认知主体对历史事件的思考方式和观念。作者同时强调自己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讲述义和团的这段历史,而在于考察与历史叙述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作者也仿佛在同读者讨论一个问题:历史只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而且是过去的事实,历史学家应该关心的究竟是什么。
按照作者的理论,历史学家是有胜于当时的事件经历者的地方的,他们虽然是亲历者,但却局限于自己的政治地位、受教育程度、时间和空间而与事实有所差距。然而历史学家却可以从上帝视角出发,纵观整个事件的发展,并且可以看到其对以后事件的影响。但最终的根源还是在于史学“求真”的传统,正如同作者自己所说:“我们不能恢复全部历史面貌,但可以恢复部分面貌,从而在比较广泛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历史事实。”
但其实最终我的心里依然是存有一些疑问的。一个人的亲历记录是历史的真相吗?一件传下来的历史叙述是历史的真相吗?我们看到的历史事件的描述是历史的还原吗?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述是对历史的还原还是重塑还是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