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巴黎圣母院》下的对比

作者:姚娟
主要内容     

《巴黎圣母院》下的对比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大部分作品深刻反映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政治中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现实,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雨果13岁开始创作。早期作品多赞成波帝王朝复辟和天王教会。后在进步思想启发下,政治上转向资产阶段自由主义,并在文学上反对古典主义。他创作的《欧那尼》,以其反封建的主题和打破古典主义创作法则的艺术手法,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的全面胜利。

主要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春》、《九三年》等。

小说简介;

这本书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在愚人节那一天。巴黎民众抬着残废畸形的“愚人之王”——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在圣母院前面的格莱夫广场上欢呼游行。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带着一只小羊跳舞卖艺,穷诗人甘果瓦被她的美貌和舞姿迷住了。他在夜里听到她动人的歌声,情不自禁的跟随着她这时忽然跳出两个男人把她劫走了,他认出其中一个就是其丑无比的卡西莫多,被卡西莫多打昏。故事随着这一打而慢慢的发生了。

写作特色;

《巴黎圣母院》采用以古代的历史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浪漫主义手法。作者还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圣母院中人与兽的浮雕和帝王的神龛,当作目睹人间沧桑的见证人,增添了小说的浪漫主义气氛。作者充分运用自己在中提出的浪漫主义的美丑对照手法,把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下对照起来描写,并在环境、事件、情节的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夸张地突出某些特性,造成强烈的对照。加西莫多外貌丑陋,身体畸形,五官失灵,但心地善良,行动勇敢,心灵高尚,与外表道貌岸然,内心卑鄙龌龊的副主教加罗德恰巧形成鲜明的对照。雨果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出发,在揭露封建王朝上层社会人士丑恶的同时,还用浪漫主义手法虚构了一个流浪汉聚居的乞丐王国,描绘和赞扬了下层平民的高尚品德。对于其他下层平民,作者也饱含深切同情,予以热情赞扬。敲钟人卡西莫多心地善良,感情纯正,爱憎分明;流浪汉、乞丐们互助友爱,勇于斗争,公开蔑视神权、政权,聚众攻打反动堡垒巴黎圣母院。正由于雨果看到了群众的力量,因此作品始终保持乐观的气氛,昂扬的格调,即使在小说结尾流浪汉大军遭镇压,吉普赛姑娘被处死的情况下,仍然洋溢着乐观、积极的气氛。当然,小说也宣扬了用博爱、仁慈来改造人性的唯心主义思想。

正文;

小说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我想其实很多人对这部伟大的作品都很了解,对这部作品也有很多的说法,那么我对这部作品的解读主要来源于它其中的比较。

一.丑与美的对比

在这部书中,描写了少女埃斯美拉达的美丽,几乎所有的人都为之倾倒,雨果在描写埃斯美拉达这个人物时,几乎倾注了一个女人身上所有美好的东西,她美丽,善良,天真,可爱。

不仅如此女主人公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对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都施以援手,她帮助诗人甘果瓦避免了绞刑,尽管她和诗人根本不认识,这体现了艾丝美拉达的善良美德。女主人公代表着作者心中对人性的完美理想,如果全人类都具备艾丝美拉达的品质,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作者将其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典型,是人类对纯洁人性的向往,张扬着一股追求理想的豪情壮志。即使是在面对卡西莫多那么丑陋的一个人,她也还是愿意去送上一口水给他喝,她的善良与纯真是她与生俱来的。她是多么的美丽,按照现代的话来说,通俗的来讲,不仅人美,心也美。但是与之对比的是卡西莫多,被“赞”为巴黎最丑的人,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他丑的似乎那么的不现实但是又那么的直观。甚至他还被戴上了“丑人王”的称呼。

二.善与恶的对比

在这部书中,雨果很显然的把善与恶拿出来做了比较,埃斯美拉达的善,卡西莫多的善,弗罗洛的恶,弗比斯的恶,全部都跃然纸上,一目了然,埃斯美拉达当然不用说,她美丽善良,是雨果笔下的一个完美的少女形象,那么我们就来说一下卡西莫多,他是雨果笔下一个很矛盾的形象,卡西莫多的外貌虽然丑陋,但是他的内心却是高尚的。他勇敢地从封建教会的“虎口”中救出了埃斯梅拉达,用“圣殿避难”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在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无微不至地照顾爱斯梅拉达。最后,卡西莫多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戴上了“丑人王”的花环;他誓死保护爱斯梅拉达却又是道貌岸然的克洛德的帮凶;他刚在钟楼上目视着自己心爱的姑娘嫁给了“绞架”,却又不得不再将自己的“再生父母”摔成碎片,这些都是他内心爱的体现。那么我们就再来说一说弗罗洛和弗比斯的恶,这两个人都是身份地位很高的人,他们同样也是长得很美的人,但是内心却是很恶的人,首先我们来说说弗比斯,他在巡逻中偶然救了埃斯美拉达后,她就把爱情献给了他。正因为她纯洁无邪地追求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所以至死爱着弗比斯,丝毫没有怀疑他会欺骗和背叛自己还幻想他还会再来搭救自己,其纯真令人心痛欲裂。但是弗比斯喜欢的仅仅只是她的美貌,他也只是玩玩而已,所以即使埃斯美拉达深受困境他也不会怎样。他的确可恶可憎,可是还有比他更恶的人,副教主,弗罗洛,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也是卡西莫多的监护人。他外表道貌岸然,有良好的教养,勤奋刻苦,博学多识,然而被他自己索先生的宗教毒害,是他原本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灵魂变得严厉、苛刻、自私、虚伪、阴险、狡诈,他有强烈占有爱斯米拉达的欲望,最后他也没能得到埃丝美拉达的爱,既然自己得不到就宁可看着她被毁掉。不仅如此他还继续一副我很爱埃斯美拉达的样子。

三.亲情与爱情的对比

在我看来卡西莫多与副教主之间存在着亲情关系,卡西莫多是弗罗洛收养的孩子,也一直养在自己身边,我们不去看弗罗洛的所作所为,单单从这件事情上出发,弗罗洛对卡西莫多就存在着养育之恩,卡西莫多当心存感激之情,可是事实与之相违。在卡西莫多面前,爱情和亲情他选择了爱情,在面对危险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保护埃斯美拉达免受弗罗洛的伤害,虽然我们不得不说一下卡西莫多真的是喜欢埃斯美拉达吗?他喜欢的是她的美貌还是什么在我看来他在没有遇到埃斯美拉达之前,他的一生都在跟随着弗罗洛,他没有思想,都是被弗罗洛指示着去做任何事,但是在埃斯美拉达给他哪一碗水时,他沉沦了,他爱的不仅仅是她的美貌,在我看来,他爱的还有她对他的施舍。所以他选择了爱情,即使不可以说是爱情,但是可以说是选择了埃斯美拉达。其实在我看来,卡西莫多对埃斯美拉达的爱情是纯洁的,虽然也有人说卡西莫多只是爱慕她的美貌,他一个没有任何思想的人怎么可能会懂得爱情,其实不然。从雨果的剧本中我们不难看出,卡西莫多的爱是高尚的纯洁的,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和提倡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是全心全意地为对方考虑,时刻要保护好对方。卡西莫多的爱就是这种爱情,他不需要埃斯梅拉达的回应,心里默默地爱着她,他做每件事情考虑的都不是自己而是爱斯梅拉达。他勇敢地与敌人斗争。但卡西莫多心里是自卑的,他自己的相貌丑陋,害怕吓到姑娘。所以他白天尽量不出现在埃斯梅拉达的面前,只在晚上给埃斯梅拉达送食物和水,白天则是在外面默默地守护着自己心爱的姑娘。这些都是爱的表现,这是所有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情中最高贵最美好的爱。

不难看出,雨果心中的爱情就是卡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爱,高贵、无私、纯洁。卡西莫多虽然外形丑陋,但是他的内心相比较其他几个爱埃斯梅拉达的男人来说是美丽的。雨果认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内心。内心的美丽才是真正的美丽。爱是一个美丽而高贵的感情,雨果表达的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在浮夸的现代社会,纯洁的爱情已经越来越少。这也告诉我们,外表的美丽诚然可贵,但是心灵的美丽却是无价的。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充满了诱惑的现实世界中,要保持一个纯真的爱意已经很难得了。除此之外,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亲情感情线索,故事中的隐修女失去了女儿那种悲痛欲绝,呼天抢地,日夜守候着女儿的小鞋子加以慰藉,她的生命因女儿的失去也仿佛只剩下了一具驱壳。最后找到了女儿,她放佛活了一样,开心至极。最后女儿被认为巫女要被处死,隐修女保护不了女儿,自己也痛苦死去。故事中的母女情深,经历离别痛苦,相聚却如此短暂,至亲骨肉分离,眼睁睁看着女儿被绞死,那是怎样一种悲伤和痛苦。读者也忍不住感动落泪,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我想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珍惜亲情,不要等到失去,好好的珍惜身边的亲人,用心去爱。我想这也是雨果想要告诉我们的一种思想感情。

四.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

在这本书中,雨果把阶级矛盾描写了出来,弗罗洛,弗比斯都是属于上层阶级,乞丐,诗人,卡西莫多包括埃斯美拉达都是属于下层阶级群众。那么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不熟悉的诗人,甘果瓦是埃斯梅拉达救下的流浪诗人。因为流浪使他更清楚的认识着这个时代与社会,使得在“玫瑰”和“面包”之间的选择更偏向于实际的“面包”。他属于下层阶级的群众,他没有任何能力去追求爱慕埃斯美拉达,所以他才会在现实的逼迫下选择了“面包”。

埃斯梅拉达解救甘果瓦甘果瓦误入乞丐王国——“奇迹王朝”,被捉了起来,按照乞丐王国的法律,除非乞丐王国中有人认甘果瓦为丈夫,否则他将被判处死刑。爱斯梅哈尔达为了搭救甘果瓦的生命,毅然答应了做甘果瓦的"妻子",并摔罐为证,婚期四年。虽然爱斯梅哈尔达供给甘果瓦食宿,但却不准甘果瓦接近她的身子。这是下层阶级的一种纯洁的心灵,相比于上层阶级的副教主他们,把他们的虚伪都衬托的十分的明显,尤其是副教主的阴暗和弗比斯的虚伪,这两个阶级的对比就更加明显了。

另外还有在埃斯美拉达被处于死刑时,乞丐们最后攻占了巴黎圣母院,这其实是雨果在隐喻。

五.谎言与真实的对比

在故事中弗罗洛是一个活在虚伪中谎言中的一个可悲的人物。他的人生没有真实感,唯一的真实就是对埃斯美拉达变态的残缺的爱意。他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物。道貌岸然,衣冠楚楚,但灵魂肮脏,毒如蛇蝎的伪君子。一方面,他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为满足自己的欲念不择手段:他出于淫欲指使卡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他出于嫉妒刺伤弗比斯却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他因得不到爱丝梅拉达的爱情而将她置于死地。另一方面,他又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长久的禁欲扭曲了他的灵魂。他越是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人间的欢乐,便越是仇恨世人,仇视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他总是或者欺骗中,他欺骗埃斯美拉达以占用他,他欺骗卡西莫多,欺骗诗人。不仅是他还有弗比斯也是生活在欺骗中,他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他活在欺骗女性中以获取这种快感,他欺骗埃斯美拉达来占用她的美貌,他们都是不真实的,都活在欺骗中。

那么这样一来,相比去卡西莫多就真实多了,他至少是真心的对待埃斯美拉达。

六.两个王朝两场审判的对比

一个是历史上确实有的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的封建专制王朝,另一个是作者虚构的“奇迹王朝”乞丐王朝。在封建王朝里,他们内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冤狱遍布国内,血腥镇压百姓,致使埃斯梅拉达遭受凌辱与迫害。而在“奇迹王朝”里,尽管那些平民、乞丐、流浪者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但心地善良,互助互爱,具有舍已为人的牺牲精神,团结一致与封建王朝、天主教会斗争,对埃斯梅拉达倍加爱护和尊重。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封建王朝的法庭则是貌似尊严,实则残酷卑鄙,随心所欲,罗织罪名,故意制造冤案。比如,巴黎总督对卡西莫多的审判是聋子与聋子之间的一场闹剧;宗教法庭对爱斯梅拉达的审判,则是严刑峻法,诬陷栽赃,无所不用其极,视人命如草芥,把执法当儿戏。而与之对照的“奇迹王朝”,对误闯“圣迹宫廷”的甘果瓦的审判,看似森严恐怖,实则公正合理,既不诬陷无辜,也不刑讯逼供,虽然法律和过程简单了些,但却给人辩解的权利。

正是如此,小说借着这两个王国、国王、法庭和审判的强烈对照,揭示了埃斯梅拉达悲剧的社会根源。埃斯美拉达的悲剧是定型的,卡西莫多的悲剧也是定型的,因为在那样一个时代,他们都是受压迫的阶级,这是社会给予他们的悲剧。

七.两个首领之间的对比

乞丐首领克洛班特鲁伊虽然与埃斯梅拉尔达非亲非故,但站在同一个阶级立场上,一听说艾斯梅拉尔达有难,他决然率众前往救护,不惜留血牺牲,英勇奋斗。他可以为了一个可怜的女性去战斗。而身为骑卫兵队长、手握兵权的法比却不仅不顾姑娘的死活,而且还带兵参与对埃斯梅拉尔达的追捕。从这两者身上可看出人民起义与统治阶级走狗奴之间的矛盾。下层人民的内心是纯洁的,甘愿为了一个无辜的女性去战斗,而上层统治阶级却不管不顾这样的一个可怜人还去追捕她,这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

八.悲剧与喜剧的对比

在故事的结尾,埃斯美拉达死了,卡西莫多被人发现时,抱着埃斯美拉达的尸体,两个人就这样永葬在了土地。我之前看到过有人说卡西莫多这样做是对埃斯美拉达的侮辱,毕竟你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枉自这样。其实在我看来,这不能停留在愿不愿意的问题层面,在我看来,雨果虽然写的是一部悲剧,但是结果却并没有多么的悲哀,要是埃斯美拉达被弗罗洛或者卡西莫多或者谁救了出来一个拥有如此美貌的人是不被允许独自存活的,她只能依附于弗罗洛才能生活,如果雨果真的那样写,才是悲剧。其实结局看似都死了,才是最好的结果。

结语;

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仅应该简单的停留在以往我们所说的美与丑之间的对比来看待人性那么简单,我们应该把思维放开,去探讨书中其他的东西。另外这本书带给我了还有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其实在现在的时代,我们还是会发出“颜值决定一切”的声音,人们都很容易用有色眼镜去看待丑人,不得不说我有时候有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得不说这是极其错误的,但是又不得不说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真正要去看的是人的内心,一个人即使长得很美,人心极坏,那么也是无济于补的。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女主角,美丽是无罪的,她那么美,那么的无辜还是被人侮辱,这和埃斯美拉达一样,她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善良最终还是死亡,所以一个人的美丽是没有错的。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内心的美好。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