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追风筝的人》-人性与救赎

作者:姚娟
主要内容     

《追风筝的人》-人性与救赎

作者简介;

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医生,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在2003年出版《追风筝的人》之后,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好评,几乎囊括了英语世界的所有文学新人奖,并蝉联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长达131周之久,被纽约时报评选为最佳畅销书。小说先后在全世界70多个多家出版发行并销售出六百多万册,创下了出版奇迹。2007年,由好莱坞梦工厂打造,该小说搬上荧幕,同样吸引并感动了万千观众。

主题;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喀布尔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哈桑的故事,将阿富汗君主制的终结、塔利班当权、“9·11”等政治事件融合在小说生活背景中。书中的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见证了战争、宗教、爱、愧疚、赎罪等人类永恒话题。小说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开始,以主人公阿米尔从幼年到中年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该书是以主人公完成救赎,成长为真正的男人,回归本民族文化而结束的。因此,将它作为一本成长小说来看其文化色彩的话,无论对一个个体,还是对一个民族而言,文化影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选择、成长的轨迹,同样影响着民族的价值。对个人而言,在成长中,有欢乐、有悲苦、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但本民族的文化在人的成长中,会像血液一样自然地流淌在人的身体中,并留下深深的烙印。

正文;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只是看着,就像是鲁迅笔下的那群看客般麻木不仁、卑微懦弱。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

一.人性与救赎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很多,《追风筝的人》中包含了文学和生活中几乎所有重要的主题:亲情与友情、忠诚与献身、背叛与宽恕、愧疚与赎罪。它反映了人性的善与恶。人性,救赎,政治,宗教,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所能理解的,大多停留在人性和救赎上面,因为我对于那个国家的政治和宗教并不了解,所以我也没有过多的去关注或者查阅。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见哈桑的善良真的让你很心痛,为什么忠诚善良的人反而遭到这样的结局,面对阿米尔的污蔑,他和阿里选择离去。当房屋需要他时,他又毅然决然的选择坚守,为了阿米尔能够得到父亲的赞许,哈桑却受到那样的凌辱,换来的却是懦弱的阿米尔的回避,身份,阶级,好可笑的头衔,生命与忠诚在那些虚无的名誉不值一提。犹如草芥浮萍,那么小的一个还在在遭遇了那种事情后,还可以继续乐观的去面对阿米尔,而在阿米尔最终难以忍受自己的袖手旁观,去冤枉哈桑偷东西的时候,哈桑在知道这一切的情况下,也只是承认自己偷了东西选择离开,并没有去指责阿米尔,他的善良真的很让人心疼,而面对阿米尔的懦弱和欺骗,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如果我喊出来我生命中剩下的光阴将会全然改观。但我没有,我只是看着,浑身麻木。”。在我看来他和鲁迅笔下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麻木不仁。甚至在阿米尔看来,只是如此而已,“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这是个公平的代价吗?我还来不及抑制,答案就从意识中冒出来: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爸爸紧紧的抱着我,不断的抚摸着我的后背。在他怀里,我忘了自己的所作所为,那感觉真好。”哈桑的忠诚和献身,得到的确实阿米尔无尽的逼迫和屈辱,哈桑所以为的友情得到的确实阿米尔的袖手旁观,“为你千千万万遍”看似多么感性的话语在此时却显得多么的可悲可笑。

那么如果说起《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中的人性和救赎,这不经意的让我想起了最近我看的两部电影,《绿里奇迹》和《肖生克的救赎》这两部电影,这两部电影中都讲述的是监狱中故事,每一所监狱都是暴露人性的地方,在前面哪一部电影中,那个黑人主角他用自己可以救人的特异功能去帮助每一个善良的人,他可以感受到每一个人性中的丑陋,最后他受不了世界的丑陋被他一个人去承受,让他一个人去救赎,最后他选择死亡,而后面哪一部电影,那个主角因为一场不是罪被冤枉最后在他20多年在监狱的赎罪后发现自己不是凶手的故事。当然,像是同这本书的主角,在他成年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罪恶当中,念及那些如风往事,冷暖自知。也许谁的生命里都有一只想要挽回的“风筝”,谁没有令自己痛悔的事,谁能保证自己的心灵永在阳光的照耀下?但重回那个被时光深埋的地点,重新面对心灵的考问,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份勇气,“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这句话重新唤起了他想要得到救赎的心情,所以他踏上了救赎的道路。“为你,千千万万遍。”我想,这对呀哈桑来说是一种美好的友情,而且它让你相信有些东西依然存在。在这个没有人相信承诺的年代,让人再次看到承诺背后那些美丽复杂的情感。但对于阿米尔来说,就是无限的懦弱和自责,有些东西不能够去改变只能够去救赎。所以阿米尔回到了故里去寻找哈桑的儿子,在那里他也收到了耻辱,他收到了儿时一个孩子的羞辱,而那个孩子正是小时候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而射伤了他眼睛的孩子,可想而知,如果碰到了,难免如此,但是这也是另一种救赎。

二.阿米尔的个性分析与救赎

如果我们停留在书本中去探讨阿米尔的人性和救赎,就难免的让我想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中,把人格分成了三个阶段,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括了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照“唯乐原则”行事,它不会理会社会道德和外在的处事原则,完全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这其实在阿米尔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阿米尔的母亲去世的早,他成了父亲的唯一继承人,然而父亲对他尤其的严格,以他小时候的眼光来看,他的父亲对他不像儿子那般,但是对哈桑却如同亲出,所以他才会处处和哈桑争宠来取得他父亲的赞同。所以在阿米尔亲眼目睹了哈桑的遭遇的时候,本能反应趋势他来逃避,他害怕那个人那个强大的小孩阿塞夫,他知道即使如此他袖手旁观那个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还是会把风筝给他捡回来,所以他选择了逃避和无视。所以少年阿米尔的罪恶之因就是他本我的残缺性。超我,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而形成。它要求的是自我按照社会可接受的方式满足本我,它遵循的是“道德规范”。其实在阿米尔身边,一直有一个完美的超我存在,那就是哈桑,他善良勇敢,宽容忠诚,他对阿米尔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的诺言感动了无数人。在文中,风筝象征着人性的美好,而恰好哈桑每次都能够追到风筝。因此哈桑在追逐他的人生时也从未迷失过方向,一直都是美好的,善良的。哈桑就像是真主指派给阿米尔的使者一样,他用他的忠诚无妄跟随着阿米尔,用他的坚贞不屈保护着阿米尔,用他的善良德行感化着阿米尔,最终使得阿米尔的灵魂得到救赎。并且在书中,阿米尔这样说到,“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动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过去的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所以,在我看来,阿米尔本性不坏,他只是小时候本能的反应和哈桑对他带来的各种影响。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它所遵循的“现实原则”是为本我服务。阿米尔强大自我的形成来源与他是个良心未泯的孩子,他其实本性不坏,其实小时候在他每次欺负完哈桑之后还是会后悔还是会去做些补救。再则,他的妻子,索拉雅对他人格的补充,他原谅宽容了他妻子对他所说的婚前的不光彩的过去,他知道了或者说是理解到了要说出过去的罪恶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他的妻子可以那么为什么他不可以呢?最后,是拉辛汗的牵引,

“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所以阿米尔选择了踏上救赎的道路。本来他可以在美国过他安安稳稳的生活,他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婚姻,没必要去踏上这样的道路,可以他还是选择去救赎他以前所犯下的错误,这是他强大自我意识的形成,对他来说不仅仅是对索拉博的救赎,更是对他自己的救赎,他没有像他父亲一样去逃避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成长。

“哈桑和我喝过同样的乳汁。我们在同一个院子里同一个草坪上迈出第一步。还有在同一个屋顶下,我们说出第一个字。我说的是‘爸爸’,他说的是‘阿米尔’。我的名字。”正是因为哈桑把阿米尔当做最亲近的人,所以他才会愿意保护阿米尔的怯懦选择与仰慕纳粹的阿赛夫战斗,尽管他只是宗教中最弱的什叶派、阿富汗国最低贱的哈扎拉人。但他为了少爷阿米尔叶敢于战斗宣言:“到时候别人会说你是独眼龙阿塞夫,如果我对准你左眼的话。”其实对于阿米尔来说,他缺乏的还是成长,他在不断的成长和醒悟中渐渐的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以他才愿意去赎罪,去弥补自己的过错。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爬上来。我知道电话线连着的,并不只是拉辛汗,还有我过去那些未曾赎还的罪行。为你,我千千万万遍。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在故事的最后,那个孩子救出来了,但是由于其中的另一些原因,那个孩子再也不会笑起来,但是却在最后一个公园里那个还在看见了风筝,久违的笑才洋溢在脸上,在阿米尔的眼中看来,他多年的罪恶终于在那个笑容中得到了救赎。那个风筝的出现也是一种人性的出现,那个笑容不仅仅是索拉博的笑容,还有哈桑的笑容,阿米尔的笑容,他父亲的笑容,风筝还是以前那个美好的风筝。

三.轮回的救赎

过往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它历久弥新。为你,千千万万遍。为你,将童年的每一个瞬间都重演。为你,我救赎我自己。为你,用我余生祈祷。只是我在看完这本书的感受,在我看来,我所深受感触的不仅仅是人性得到救赎,还有小时候那种追风筝的美好友情的记忆,还有那种重新面对自己的勇敢,孩子事情的忠诚友好。特别是在故事最后出现的风筝,不仅仅是对前面的回应,还有对成长的回应。“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阿米尔对索拉博说的话,这是之前索拉博父亲哈桑对阿米尔说的话,这是一个“忠诚”的轮回,阿米尔把爱和忠诚付出在了哈桑儿子的身上,这是对他以前错误的救赎,但更多的是本能的驱使。不仅仅是这一段是一个轮回,在我看来整本书都充满了命运轮回的基调,也充满了人格的迷失。他的父亲痛恨盗窃之人,可自己却做了盗窃之人。他偷了仆人阿里的妻子,并使其产生了自己的私生子哈桑。然而哈桑与阿米尔却是父亲的两面。哈桑继承了父亲的勇敢强壮,阿米尔继承了父亲的荣耀形象。父亲对两人都爱,可是却不能公开表露出对哈桑的人父之责。而阿米尔恰恰相反,是社会所承认的儿子,将继承父亲的一切,但是偏偏却受到父亲的怨气。哈桑为阿米尔千千万万遍,为的竟然是自己称作少爷的死也不知道的亲生兄弟。阿米尔逃避自己的痛苦远离了哈桑,却发现哈桑是他的亲人。哈桑遭到阿塞夫的强行奸侮,他的儿子索拉博也成为了栾童。可是哈桑曾经为了保护阿米尔用弹弓恐吓阿塞夫,索拉博更是直接用弹弓打瞎了阿塞夫的眼睛。现在的阿米尔却对索拉博为你千千万万遍。阿里没有生育能力,自己的儿子哈桑不是亲生的。阿米尔结婚许多年,也无法生育孩子,最终收留了索拉博。这一切看似毫无联系,却又联系的那么紧密,好似一个轮回的演变,可这一切,似乎又都进行了救赎。

无论是他的父亲还是阿米尔。这些充满轮回般的情节和悲天悯人的叙述使得整部小说都在为人格的追回而奔走,追风筝的人,追的到底还是迷失的人格。

“你知道吗,将军大人,我爸爸睡了他仆人的老婆。她给他生了个儿子,名字叫做哈桑。现在哈桑死掉了,睡在沙发上那个男孩是哈桑的儿子。他是我的侄儿。要是有人发问,你可以这样告诉他们。”,“以后我在场的时候,请你永远不要叫他‘哈扎拉男孩’。他有名字,他的名字叫索拉博。”

如果说这两段文字体现出了阿米尔最后敢于正视哈桑与索拉博,面对人性的话,那么下面这一段就是展现出人性的美丽与风筝的意义。

“‘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他的喉结吞咽着上下蠕动。风吹起他的头发。我想我看到他点点头。‘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回,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

结语;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阿米尔,因为本能去做了一些伤害身边人的事,为了心中的某个贪念,某个欲望去伤害了我们的亲人朋友或者陌生人,又由于我们出于对世俗的担心和害怕,把这种伤害深深的埋在心底,从未说出过,而挥之不去的是深深的罪恶感和自责感。因此迷失了我们心中的“风筝”。但是只要我们敢于面对过去,敢于面对我们内心的自己,勇敢的去“追”,我们也会最终像阿米尔一样,把自己从过往的罪恶中救赎出来,成为真正的追风筝的人。就像阿米尔说的那句话“我很高兴终于有人识破我的真面目,我装的太累了。”所有人都难免会犯错,犯错了不要紧,去面对错误才是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

这不禁的让我想起来一部电影《赎罪》,在这部电影中,由于女主角的错误恶意指证,导致男主角在监狱中度过了,这与《追风筝的人》很相似的地方就是,都是孩子时期所犯的错误,长大后去偿还,“小孩一旦因为无知而残忍,会让人心惊肉跳”,这句话让人很印象深刻,其实有些话你说了,有些事你做了,你不一定付的起责任。

虽然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都极力的去指责阿米尔的懦弱,但是他的勇敢面对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正如文中一句话“我们有什么权利去指责别人的过去”是的,我们没有权利去指责阿米尔的懦弱无能,但是他的勇敢救赎确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那一部分,因为他完全可以在美国自由自在的生活,没必要返回过去去追溯那一段历史,可以他还是去了,所以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人性与救赎,还有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勇敢。“好笑的是自1975年入冬以来,我第一次感到心安理得。”,“我体无完肤,我并不知道有多糟糕,后来我才知道,我心病已愈,终于痊愈了。”这是阿米尔得到救赎后说出的最轻松的话了。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